长汀一中“师徒结对”行动
学科导师团工作实施方案
师徒签约仪式
为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工作,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徒互动,共同成长。根据长汀县教育局汀教综[2007]62号文件《关于在全县学校开展“师徒结对”行动、加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通知》的精神,经学校研究,特制订学科导师团工作实施方案。
一、 工作思路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师徒结对行动要坚持“教育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在学科导师团领导小组的有效监督下,导师和学员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充分发挥我校各级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德、才、学、识”全面发展。
二、 培养目标
一年适应,二年提高,三年合格,五年成熟。
三、 实施办法
(一)成立学科导师团领导小组
组 长:王天飞
副组长:林诚荣
成 员:修红英、梁小倩、魏小卫、李清华、王如胜、戴哥玲、钟启英、丘远森、丘东阳、修坤洪、林志旺
(二)确定导师
每学年由领导小组根据导师的条件,原则上按同学科、同年段,一对一结对子确定学科导师名单。
1、导师条件
(1)师德高尚、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
(4)具有中、高级职称。
2、导师名单
(1) 语文:梁小倩、魏小卫、王如胜、林 立、戴金腾
曾稷涛、赖永顺、王成标
(2) 数学:王仁忠、钟启英、童子杰、罗志强、兰如彪
韩步钰、饶克泰、廖红鑫
(3) 英语:修红英、卢清贵、丘远森、蔡荣保、王惠菊
沈冬生、董建平、刘 英
(4)物理:林诚荣、郑丹、陈宗寿、丘东阳、刘汀美
(5)化学:李清华、曾木林、李文炜、赖绍浩、张彩其
(6)生物:许长灿、修坤洪、梁承德、曹茂辉、张建华
俞忠芳
(7)地理:丘嘉博、林志旺、陈雪梅
(8)信息技术:戴哥玲
(9)历史:赖友生、吴富林、饶秀明、陈映强、戴春荣
(10)政治:林朝东、李锦冲、刘声平
(三)确定学员
1、学员条件
(1)任教1—5年的初级职称教师;
(2)任教新学科的非专任教师;
(3)未担任过高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
2、学员名单
(1)语文:胡碧虹 李晓薇 刘 影 李 丹 陈 婕
黄桂莲 刘玉英 张群华
(2)数学:郭振宇 李金梅 刘桥连 赖茂生 范立新范敦飞
(4) 英语:王 琴 涂文萍 吴晓燕 马晓蓉 张书恒
吴卫蓉 陈红秀 王碧秋
(4)物理:林国强 王 波 马秀灵 黄加模
(5)化学:官文英 肖 芳
(6)生物:王彦轩 范春燕 康日凌 曾常青
钟 鸣 付媛琳
(7)地理:王桂英 黄国辉
(8)信息技术:谭方芳
(9)历史:段雪梅 胡晓琴 谢仰金
(10)政治:卢亚萌 郑雪辉 胡林发
四、 工作职责
1、学科导师职责
(1)导师应全方位从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帮助学员。
(2)导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期初制订出指导计划,期末做好指导总结,使学员在教育教学业务上每一学期都有所提高。
(3)每周认真批阅学员一份教学设计,查阅学员下一周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并签署意见。每个月检查学员一次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并做好查阅记录。每周至少听学员一次课并做好指导、点评。
(4)每学期导师应认真指导学员至少编制一份练习或单元试卷,至少做好一份试卷分析报告。
(5)每月检查一次学员的教学进度,与学员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体会、心得交谈并认真填写《指导记录本》。
(6)指导学员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坚持每一学期自学一至两本理论书或一种学科报刊,并做好读书札记或剪贴本。
(7)指导学员及时做好教育教学的总结,所指导的学员每一学期应上交一份教学总结,每一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校级以上交流汇编。
(8)指导学员上好学期汇报课,每一学年完成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
(9)及时做好指导记录,相关材料在学期结束时交教务处存档。
2、学科学员职责
(1)填写《学员自我发展计划表》,其中包含一年近期发展目标,三年长期发展目标。
(2)完成《学员登记表》,其中含个人简历、教育活动记录、阶段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培养期内情况记载等。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员应于学期初制订出学期教学计划、培训计划及自学计划、理论学习计划,每一学期期末做好教学工作总结及培训总结。坚持每一学期自学一至两本理论书,一种学科报刊,并做好读书扎记或剪贴本。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业务上每一学期都有所提高。
(4)学员每周至少听1—2节指导老师的课,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
(5)学员应提前一周把下周教学设计、教学进度以书面形式提交指导老师审批,不经指导老师签字不得上课。每周至少有一课题以说课形式向指导老师汇报并听取指导意见。
(6)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参与本人的教育教学活动,每月主动找指导老师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体会心得交谈并做好谈心记录。
(7)学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向学校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每学期上好一次汇报课;每学年完成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
(8)学期结束,学员总结一个学期来向指导老师学习的所得,及时做好教育教学总结,每学期交一份教学总结。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校级以上交流汇编。听课笔记交教务处检查。
(9)相关的过程材料都应于学期结束前上交教务处。
五、 管理措施
1、“师徒结对”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对学员的考核工作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对导师与学员的过程性管理由教务处、教研室具体落实。
2、每学年初,学科导师团领导小组确定导师名单和学员名单,举行师徒结对拜师会,会上颁发导师聘书,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
3、导师在每学期初要制定出指导计划,一式四份(教务处、教研室、导师、学员各一份),期末要做好指导总结,并写出学员表现的评语。学员期末要写出被指导情况与收获的总结。
4、教务处、教研室负责制定过程性跟踪管理措施。印制专门的《指导计划表》,《导师—学员听课本》、《指导过程记录本》、《学员登记表》、《学员自我发展计划表》。
5、学校加强规范管理, 活动指导过程都应有原始记录材料。学校执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形式, 教务处、教研室负责对师徒结对活动情况进行过程性检查,并进行学期验收和学年验收。主要检查导师与学员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并对各项工作进行打分,然后评选出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对于弄虚作假的导师或学员,学校行政会有权终止其师徒结对关系,并进行通报批评。
6、导师三年一聘,师徒结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每学年可进行调整。
7、导师团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反思,每学期召开一次准备会和总结会。
8、每学期结束,学校组织验收导师和学员的工作,并把履行职责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
9、为了充分调动导师与学员的积极性,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予以奖励表彰。同时,根据学校的财力,每月给予导师和学员适当的工作补贴。
六、学科导师团师徒结对量化考评细则
1、导师每学期初有制定指导计划,期末有指导总结(10分)。
2、导师每周认真批阅一份教学设计,每月检查一次学员批改的学生作业(10分)。
3、每学期导师认真指导学员至少出好一份练习或一份试卷(10分)。
4、每周至少互相听课1—2节,学员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10分)。
5、学员每学年完成一节汇报课,一节校级公开课(10分)。
6、学员与导师每月一次教学体会,心得交谈,并认真填写《指导过程本》(10分)。
7、学员每学期应交一份教学总结(10分)。
8、学员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专业论文(10分)。
9、各种过程性管理和相关材料上交(10分)。
10、学员的教学成绩(10分)。
说明:
(1)考评总分为100分,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分.
按完成情况分10、8、6三档评分。
(2)考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由教务处、教研室负责。
(3)考评得分作为评选优秀导师、优秀学员的主要依据。
七、2007—2008学年学科导师团师徒结对名单
2007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