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 黄木玲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外语教学亦是如此。任何学生,其天赋、品格、智能、体育状况总是处在相应的层面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这就是说,对智力超常、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中等生及少数的后进生,应创造共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竭力做到“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相协调,实现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所以借鉴这种教育思想,设计“分层次教学”是符合教育原则的。
一、现实分析
虽然我校是省重点中学,但近几年每年的高一共招收十二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六七百人。其中统一招生四百多人,占总招生数的百分之六十多,计划外招生一百多人,占百分之三十多。由于这两类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实际运用水平及接受能力差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指导思想
1、因材施教,把握差异
人在发展中客观地存在个性差异,个性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差异。如: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然而传统的高一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照顾差失,起点低,致使基础好的学生上课没有压力而觉索然无味;高二、高三又多以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为教学的主要对象。这对基础关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因为他们丧失了学习机会。所以因材施教,把握差异极为重要。
2、面对实际,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分层次教学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正确处理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本层次的最佳要求,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探索及尝试
1、分层和建组
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根据情况大致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层次组。
A层: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平时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努力挖掘潜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外语的运用能力。
B层:学生基础知识尚可,要求按步就班地学好教材,适当加大容量和难度,培养自学能力。
C层:学生起点较低,从落实双基为主,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建组采用同组异质方法,前后左右座位4人或6人成为自然练习组,饮食不同层次的学生。
通过分层和建组,从高一开始实施教学分层不分班,在一个班试行分层递进,异步教学方法。
2、教学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也是在课堂上进行双边活动及至多边活动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相同或不同的学习目标挖掘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此去以制定英语课堂教学分层目标:A发展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基础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每个学生需明白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分层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层次目标,但每个人的选择是动态的。这样就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断向高一级目标前进。
例如:CBA分别代表选择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学生。
1)Teaching content. Unit 13 Abraham Lincoln,Lesson 50
2)Aims and hequirments
C (1)Have a general lomprehensive of the text and read the text correctly and fluently
(2)Learn useful expresscons: no more than, in all spare time, break are myfrom, break out, set up, joohup
B (1)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A Be able to tell sth. abowt Abraham Lincoln, useh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2)提问分层
C层学生能就文章细节、事实等回答问题即教师提一些文中明示的、直接的和命令式的问题。B层学生回答一般性难度的问题,即谈谈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事情的前因和后果。A层学生能回答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暗含的意义等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
C .When and where was Abrcham Lincoln born?
B.Why did Lincoln's school education add up to no more than one year?
A.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inthis part.
3)操练分层(Group work)
C.(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2)Read the text
B. Say 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A.Replace the interlined parts worth the phrases in the text.
4)作业分层
课后布置多层次练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C层学生作业安排立足于课本基础知识,一般给他们规定单词,划出句子缩小范围,以完成课后习题为主,使他们学习有针对性,从心里觉得能完成,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B层学生能运用课本上的词汇及短语进行造句。能完成补充材料上的练习;A层学生作业立足于培养能力,丰富词汇,扩大阅读量能够仿照课文写作。例如:
C.(1)Finish EX1-3 of Wb on p.118
(2)Read the text again ard try to read if lorrectly and fluently
B.(1)Memoize the important phrases in the next
(2)Try to necite the text
A.Retell the story about Abraham Lincoln.
3、教学过程异步化,学习过程个别化
实现分层弹性目标必须改革共语课堂教学过程“立足中间,抓住两头”,以全班学生的平均学习时间为基本教学时间,狠抓基本目标的实现。学生可以用教师讲授中获得知识,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即教师导学与学生悟学相结合。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策略的优劣,所以学生学习过程必须是个别化的,只有在个别化的学习过程中有羞愧 学生才能自己调节学习的速度,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获得往往受其发展水平、能力差异等自身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异步教学的过程是:复习→确定ABC目标层次→自主学习→精讲先拨→异步强化训练→分层次检测评价→分层次布置作业。其中自主学习和异步强化训练占课堂过程的大部分时间,而这两个阶段的教与学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感到求教有对象、竞争有目标。
4、测试分层、客观评价
每个学生都想把英语学好,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不好,考试不及格。其原因是除了我们的教学不运应学生的学习之外,我们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也欠合理。每次考试,这些学生总是遭受失败的痛苦,致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尖子生,但我们的教学可以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其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的测试就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为引,每次考度的试题均应根据教学目标层次分三个部分:C基础题;B提高题;A综合能力发展题,分值分别是80分、20分和20分。80分基础题旨在降低难度,让差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成就感。20分提高题可让选择B目标的学生经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最后20分综合题作为附加题让选择A目标的学生有“英雄用武之地”。分层测试面向全体,提高差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要求和注意事项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分层练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主动性;要在学生中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适时适当的点拔。对低层学生不流露出差生观念,要给他们关爱。
2、动静结合
在统一授课的情况下,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静”到“动”,而要在二者穿插进行,保证学生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下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3、精选练习
训练题的设计应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设计可塑又可及的训练题。
分层次教学不组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塑造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分层次教学给教师增加了不少工作强度和硬度。他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同一教学目的、同一重点、难点的教学模式,要在因材施教上下历史,从备课、上课到辅导作业都要有针对性。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有了较高要求,就使教师产生了危机感、更增强了责任心,所以要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来适应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同时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实施分层次教学就要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可以说分层次教学加强了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虽然分层次教学在其它地区试验成功,但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所以如我校要实施这种教学,那么具体操作还需在实验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鲍惠芳“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
《中小学外语教学》99年6月
《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