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聚力赋能,共话成长——龙岩市第三届高中部分名师赴新桥中学开展送培送教活动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24-11-28  点击:4064 

大河奔涌,不因冬止。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20241122日上午,龙岩市第三届高中部分名师赴新桥中学开展送培送教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二三节开展精彩的听评课,第四节进行专题讲座。

图片.png

同课不同彩,异构亦缤纷

高三语文组卢彩霞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聚焦抓住核心概念,理清逻辑关系,写好分论点,精准出击,深度剖析。现场亲授,以实例引导,让学生迅速锁定关键词,建立逻辑关系,构建坚实有力的分论点,不再为写作思路混乱而苦恼,告别千篇一律的平庸表述。在专业指导下,学生从这堂课开始,见证思维的升华与文采的飞扬。

图片.png

而邱翠萍老师的课堂旨在通过找到关键词并分析其概念内涵,理清二者的逻辑关系,抓住核心词拟题三个步骤,让学生对于二元思辨类作文有清楚的审题立意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例分析,进行支架教学,实操性更强,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图片.png

高二语文两位开课老师进行了《包身工》同题异构,她们不约而同地把教学重难点定位为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新闻性与文学性,掌握本文使用的点面结合的手法。王玉莲老师在高二(4)班的公开课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展开解读。如:典型人物分析之芦柴棒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芦柴棒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总结出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侮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到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课堂节奏紧凑,条理清晰,学生们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png

接着,工作室成员长汀二中的董从春老师来到了高二(3)班,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对知识渴求的班集体。董老师因材施教,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同学们深耕文本,以时间为顺序,概括包身工的一天。在包身工的起床、吃饭和上工的情景中,深入直观地感受包身工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和她们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最终让学生们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中,完成了引到学生理解本文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统一这一教学难点。两位老师双星闪耀,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给新桥中学的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的体验,启发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新思路。

图片.png

图片.png

在物理学科活动中,长汀一中马秀灵老师与新桥中学刘剑辉老师围绕《力的分解》展开了同题异构公开课。两位老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视角,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课堂。马秀灵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逐步构建力的分解概念,通过生动的演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刘剑辉老师注重实践操作,规范展示力的分解原理,课堂互动频繁,学生参与度高。

图片.png

图片.png

化学学科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陈梓云和王乃清两位老师进行《盐类的水解》同课异构展示。陈梓云老师在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分析板块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的分析过程,发展学生基于 微粒平衡关系的视角进行 微观探析的素养,而后引导学生建立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微观分析模型,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素养,整体呈现出宏观辨识盐类水解的现象——微观探析盐类水解的本质——符号表征盐类水解的过程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举止大方,教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环节连贯,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充分展示了实际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片.png

王老师从实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本章前两节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既巩固了旧知,又有效地拓展了新知,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图片.png

历史学科由长汀一中谢有亮和吴玉娇两位老师就《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这一课题展开精彩的同课异构教学。谢有亮老师以自信塑造盛世自负导致危机为教学主线,有效串联本课纷繁复杂的历史概念,从而促进历史知识结构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过程与趋势的总结,可谓简明扼要,做到了教考结合。此外,他还注意充分引用清代帝王实录等基本史料,采用中外共时对比的研究方法,拓宽了同学们历史学习的视野。

图片.png

吴玉娇老师则以学习情境的巧妙设置为先导,以马嘎尔尼访华这一历史现象为中心,重新设计了盛世之治盛世之危以史为鉴三个教学模块,大量使用示意图、时空轴、历史地图,展示清朝中枢权力结构、疆域管理变动等知识点,使其直观具体。两位老师都以独特的教学视角,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深入领会课程的知识要点,为在场观摩的老师们呈现了两场精彩纷呈、极具启发意义的教学范例。

图片.png

政治组本次同题异构的课题为统编版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首先,来自长汀一中分校詹秋晖老师以丝绸之路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让政治与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融通,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通过绘制思路文化交流图、汇报展示、播放一带一路宣传片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几千年来形成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同时代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过程是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的。坚持了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图片.png

接着,由长汀二中魏泉玉老师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议题式活动型课程为实施思路,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抓手,整体推进价值引领、过程探究和知识构建三位一体教学进程,本课设计纵横开阖、古今论证,在充分利用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实施讨论式教学。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辨析,充分认识到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积极意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本课突出优点是精选生活素材、科学设置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落实了核心素养目标,提升本课教学效果。

图片.png

地理组本次同题异构的课题为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第一节课,来自长汀县新桥中学赖佩芸老师以20249月登录海南的台风摩羯作为课程导入,使学生直观感受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兴趣。设计了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的探究性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又用贴近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出目前天气受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影响。设计一系列活动:绘制示意图,解释沃克环流的形成;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原理;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等,层层深入,最后落脚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锻炼学生阐释地理原理的逻辑性,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思维。

图片.png

第二节课,来自长汀一中吕丽惠老师通过世界“干极”阿卡塔马地区视频和景观照片设置悬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展开。通过回顾水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等已学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归纳海—气水热交换的环节过程;并通过各类统计图表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认识海—气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着全球水热平衡。老师紧扣课程标准,合理创设情境,有效运用图表,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完成对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以及“海-气”间的能量交换讲解;并借助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形成原理图拓展到异常年份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吕老师的这堂课,逻辑清晰,提问精准,节奏有度,是一堂不可多得的高质量课堂!

图片.png 

探讨新方式,教研新素养

语文组讲座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讲座,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魏老师主讲。魏老师深入剖析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结合邱翠萍老师,卢彩霞老师的同题异构作文——思辨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两位老师方法技巧指导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魏老师强调传授实用的写作技巧与素材积累方法的重要性,结合经典范例与实战演练,针对新桥中学学生实际情况,找到基础较弱的学生突破作文瓶颈的方法,结合优秀学生的实战经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为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奠定坚实基础。送教送到学生的疑点,解决了师生的实际问题。

图片.png

胡文伟老师,作为长汀一中的语文教师,他不仅是长汀县优秀教师,还是龙岩市中青年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领域独树一帜,深受师生的尊敬与爱戴。此次送培送教活动,正是他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他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从情感解读意象解读人物解读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深度解读文本的路径的方法。首先在对情感解读中,以《赤壁赋》为例,指出情感解读路径需要关注文本以及写作背景和其他文本。接着在对意象的解读中,胡老师引到全体参会老师思考,如何做到:内部勾连——联系相关信息外部勾连——联系相关文本(文本互涉)两方面。而在对人物的解读中,胡老师强调,一定要重视文本联读,横向比较

在讲座过程中,胡老师还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胡老师则耐心解答、给予指导。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还促进了教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图片.png

物理组讲座

长汀一中分校副校长,市名师刘成金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基于思维进阶的物理观念教学实践》的精彩讲座。刘老师深入剖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进阶的重要性,并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分享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物理观念,助力学生从基础概念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度思维的构建。

 

图片.png

历史组讲座

领衔人李文巍老师开设了《高考历史跨学科内容的教学实现》的学科讲座,围绕历史跨学科教学的依据是什么、历史跨学科内容的新授课怎么开展等四个方面展开说明,选用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以地图识史”“文学识史的研究方法,作为新授课历史与地理、语文跨学科交融教学范例;选用改革以来中国发展史作为复习课案例,通过知识体系构建、多维对话促进思维生长、师生联动提升关键能力等推进思路;此外,他还以火锅为话题,提出了跨学科内容活动课开展的具体做法,助力教师突破分科课程的教学局限,为聆听讲座老师们开辟了全新设计视野,点亮教学灵感之光。

图片.png

政治组讲座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进行现场评课,并与名师对话交流共促成长。工作室领衔名师——黄旭华老师以《高中政治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为题为工作室成员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黄老师对大跨学科融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她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的双向奔赴,能够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学生素养培养的新突破。她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平台和资源来实施跨学科教学设计,使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更加高效,启发老师们思考思想政治与更多学科联接的可能性。她期待全体老师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要跨学科融合开展,深耕课堂,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png

地理组讲座

 

工作室领衔名师——吕福福老师进行了《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策略》的专题讲座。老师从高考地理情境呈现方式的变化出发,引出高考命题立意的演化到了素养立意,学生地理思维的进阶是很有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的,结合近年来的考地理试题,给大家分享了试题情境的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情境里面包含的信息,了解解题思维的构建。同时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理试题,探讨了地理思维的进阶过程,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进阶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吕老师的讲座为地理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指导,使大家受益匪浅。

图片.png

勤研讨以践实学也。此次送培送教活动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借鉴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借助工作室名师之力使优秀的教育资源辐射共享,通过观点碰撞、智慧共享,让送培送教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