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资源 开发选修II课程
王如胜
高中新课程选修II包括地方、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课程设置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我校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计划在2009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三个学期开设选修II课程,学生每学期选修两门课。每修完一门可得1学分,总共须获得6学分。
一、实施过程
1、申报
全校教师每人申报一门选修II课程,填写《长汀一中校本课程开设申请表》,要求填好“课程名称”、“课程主要内容介绍”、“课程教学计划(18课时)”。全校教师共申报156门课程。
2、认定
召开学校课程委员会成员会议,确定“时政热点分析透视”、“张爱玲作品选讲”、“古诗中的长汀”、“朗诵与演讲”、“几何画板”、“长汀旅游”、“桥牌”、“中国花鸟画”、“Pascal程序设计”、“高中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英语报刊阅读”等28门课作为高一(下)学期选修II课程。
认定原则:教师责任心,教师兴趣、特长,原有工作量,课程准备情况。
3、编制《长汀一中选修II课程选课指导手册》,内容包括: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开课教师、课程简介、选课建议等。高一学生人手一册。
4、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学生自主选择、报名。
5、编班。
二、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到位是成功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由于选修II课程不属于高考范围,师生难免不够重视。其实,选修II课程是对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的一个补充,对满足教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大有好处,绝对不能为了方便或为了应试需要,将选修II变为变相的加课时或变相的补课。
(二)开发校本课程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1、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非常重要,它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具有经常性、便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应充分利用教师的特长、兴趣、经验等。
2、挖掘地方资源
长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不少地方文化、地方景观等资源。针对此特点,我们开发了“长汀旅游”、“古诗中的长汀”等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课程。
3、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
有意识选择近年来的教育科研课题作为切入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我校现有5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在“二十一世纪英语报刊阅读研究”的课题研究基础上开发了“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拟在下学期开发“作文个性化”课程。
4、把学校的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
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是特色校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三红教育”是我校的特色之一,革命传统教育是我校的传统。我们还将挖掘学校校史、校友资源,以便成为有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存在问题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建设还关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