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长汀一中 王彦轩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促进教育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也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生物教学
在当今信息充斥的社会,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科书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多媒体,是用电子形式来模拟实现图像、声音、文字这三种基本媒体的高级形式。只有培养较强的多媒体意识,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实践,其教学效益、学习质量、智能发展也必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高中生,特别是城市中的高中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量有限,阅历浅,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而生物学知识具有知识性强,时空大,微细结构多等特点,这就给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带来困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等抽象知识直观化,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使学生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
1、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是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份,它是渴望获得生物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意向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动听的声音,一段段动态的场景,一串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避免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个人的精彩”。
2、动静结合,便于学生轻松理解难点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种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易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模仿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而进行学习。例如,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充分体现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来表现,既直观,又形象,且能充分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重难点迎刃而解。
3、画面丰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应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这就使无法讲清、容易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如《生物与环境》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征,我们通过播放视频,既生动又直观,看过之后,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生态系统的一些特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生动具体,易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生物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
5、使微观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构成生物的细胞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显示放大的细胞内部结构,实现微观的结构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例如,在讲授《细菌》和《真菌》时,我除从网络上搜寻素材外,还将课本和生物学杂志中的有关图片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再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处理,然后再用Power point软件制成课件,并插入播放用显微技术拍摄的细菌活动的视频资料,清晰展示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环境、危害与作用等,学生们对微小生物的理解就轻松得多,也深刻全面得多。
6、寓教于乐,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
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还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说明现象、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在时间、地域上彼此并不关联的事物和生命现象。如:远古时代与现代的地表状态以及动植物的比较,生活在北极南极的生物,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海底世界的奇妙等等,运用多媒体技术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多媒体应该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工具,将多媒体运用与生物学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但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认知的工具:引导进入教学情境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反馈学习结果的工具;意义建构的工具。只有当教师使用多媒体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学生使用多媒体像使用钢笔一样得心应手,才能够达到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目的。我相信,将来的多媒体就和挂图、模型、标本一样,成为生物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用具。
[参考资料]
[1]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昌曙平
[2]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袁建敏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夭勤
[4]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 吴君民
[5] 《生物学教学》 2006.9
[6] 《生物学教学》 2007.4
[7] 《中学生物教学》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