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探究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1511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探究

长汀一中   吴经富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整合资料或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过程学习与体验,体会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为此勿必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把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向多样化,如文献探究、网络查询、小组合作等方法均可适当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研究性学习的力度。下面就高中物理课堂探究的开展谈几点看法。

一.探究能力的提升应注意循序渐进

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新事物,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如先进行简单的、局部的探究活动,随着学习深入,探究和研究能力增强,学生自行设计和选择的内容可以逐渐增多。

探究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整合资料、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要素,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涉及多侧面的复杂活动。从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将其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

定向探究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和联系的

探究。虽然定向探究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帮助,但学生在观察、收集信息和数据、分析数据、建立假设、判断推理及作出结论时,教师起着引导而不是代替的作用。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自己通

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a与外力f,质量m的关系。教师可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1)控制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2)控制f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然后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设计,评价他人的设计,并对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通过展示学生提出可行实验方案,筛选确定与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相符的实验方案。

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独立完成。开展自由探究时,学生独自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所得数据,检验假设,直到最后作出结论。简单的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由探究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及所需的资料,起到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因而从这一点而言,自由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从探究水平上讲,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高级阶段,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定向探究是自由探究的基础,自由探究是探究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定向探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定向探究到自由探究,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小,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为了更好地实现由定向探究教学向自由探究教学的过渡,可从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这五个要素来划分探究教学的开放水平(如下表),并建议教师从水平一做起,等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依次尝试更高水平的探究教学,直到学生会独立地探究学习。

 

 

 

 

 

 

 

 

 

其中水平一  水平四为定向探究类型,水平五为完全自由探究类型。课堂是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空间、时间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决定我们要以定向探究类型为主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探究学习的开展应有趣味性

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的最好的老师。

诸事的研究大都由兴趣而发,所以每次科学活动的开始,首先

要了解学生学习愿望之所在,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所以,教师一定要巧做安排,想方设法创

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如何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可以从下面几种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问题情景。(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这为我们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提供了基础。(2)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3)通过观看影像、图画、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引出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先播放影像: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绕地球运转,太空舱内宇航员悠然飘浮的生活短片。经过教师诱导之后课堂充满了疑问。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所以很具有研究的价值,学生就能全心身的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师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动机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实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互动依赖关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已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识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四、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在改革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也才能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就探究性教学而言,教师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探究知识创造条件与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必需的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经验和科研训练的基础。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自己应先学会“探究”,应深刻理解“探究”的涵义,能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通过“教”引导“探究”。探究性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要绘声绘色,浅显易懂,不能胡言乱语,信口开河。要善于用“兴趣”、“悬念”、“任务”等途径引导同学进入情境展开充分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同学平等交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反馈。教师就应该是智慧象泉水一样喷涌而出,思想言行都可以做学生的榜样。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