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索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8-10-14  点击:913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索

长汀一中  戴春涛

 

信息技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综合性很强课程,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注意范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选择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倍感亲切。

一、教学中强化学生学习中分工与协作。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使他们共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或他人的学习。其中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特点:1)正向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需要,同舟共济,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整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正向,互蒙其利的。(2)个人表现及责任:个人的表现不但关系到自己,还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表现,所以每人都需要努力,共同提高整个小组的成绩。(3)人际沟通技能: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技巧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学会如何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让其他组员接纳,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意见与冲突。所以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的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4)面对面的互动:小组成员必须面对面地共同思考,讨论所收集的资料及学习的内容,互相支持与鼓励,而非传统教学中单向或被动的学习。(5)总结提高:在活动结束后,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析其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成员间彼此互动的情形,并讨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哪些活动是积极正向的,应继续加强,哪些活动是负面的,应避免或改正,使小组成员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出有益的学习活动,从而得到成长与进步。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工与协作过程中首先是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同质分组(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强强联合:让水平高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等分组方法,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工与协作中还应注意 适度分组的策略方法。 在学生分组或小组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莫过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何种支援和服务,还有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推进策略与方法,这些往往是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分组时我往往和学生约定一些规则,例如一个小组多少人,做些什么和怎样做之类的事情,然后学生自愿组合或由我指定分组名单。接下来我会引进一些竞争机制和监控措施,使各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是小组内设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有时还需记录。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三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四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五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六是每组有一个固定代表发言,如果一次发言不全,本组其它人员可补充。七是根据发言情况老师给予评价。

充分利用分类辅导的策略方法, 对于那些不愿意完成作业或纪律散漫的学生,如何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当中,往往是教师感到头痛的事情。课堂上教师不妨多些关注这些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多些接触并了解他们,及时肯定和表扬,取得他们的信任并成为朋友。其实,这类学生往往是不爱学习或者不以为然的调皮”“聪明的学生。 其实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策略与方法,用智慧去经营自己的课堂。

三、课堂上的分层导学。针对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对自身发展有着不同需求等情况,可以推进并实施三维一体的分层次教学,指三个层次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课外活动、个别辅导;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普及、提高、拔尖)、三种规格的培养目标(兴趣、特长、专长)。

班级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对所有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 在进行普及教育的同时,对那些有才华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小组化教学,让他们广泛参加校本课程、课外辅导、竞赛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特长。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特别是一些有才华的学生以及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为此,个别辅导教学也作为辅助教育渠道进行。个别辅导,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个案辅导和个别教学,使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学习,并进行针对性强而行之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游戏软件。电脑游戏做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学生的成人游戏,则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绝对不行"。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老师走得更近。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

中学信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测建立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必将变得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