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电化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11-03  点击:1526 

电化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

 

长汀一中  陈小红

 

电化教育是利用课件、录音、录像、广播、电视和电影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确让我尝试到了电化教育的甜头。

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着力解决好的四个转变。1、改“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2、改“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3、改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的转变。4、改“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转变。

伴随着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电教媒体更成为生物教学的“好搭档”。

一、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能生动逼真地创设生物模型和情景,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景物,充分的展示出来,从微观拓展到宏观,从宏观拓展到微观,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细胞是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结构简单,只提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就是一层膜,细胞质是一种胶质状液体。而高中生物中所讲的细胞则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贯穿其中,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学生常常对于什么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如何分布的?主动运输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有较多的疑问。后来让学生看投影图片,他们对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形态、分布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利用模拟动画形象的展现主动运输,让学生将微观世界的物质宏观化,旨在让学生感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对于细胞质,学生要从胶质状液体向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转化,要让他们明白,原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类似液体的东西,原来还具有那多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细胞器,利用幻灯片把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投影出来,再分别点击各微小部分进行放大,使学生更不易搞错某种细胞器来自何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在脑海中把各个知识点各就各位。

再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虽说现在处于分子生物学阶段,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能力是从实验中获得的,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创造条件,选佳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但有个别实验却要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而没办法做,这些不足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观看别人的操作,来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认知。例如:《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主要是学习微生物培养,而整个实验所要求的器材,在很多农村地区甚至县级中学是没有的,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需要学生撑握的,怎么办呢?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就有用武之地了。

二、利用电教媒体,生动有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的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或是绘声绘色,或是用诗歌故事,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难免容量小、手段单一。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无尽的自然奥秘中。在设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的导语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高中生物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为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些说明什么现象,本质是什么,还是不知道。如果直接进入教学,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不易提起来。为了一开始吸引学生,我在进入教学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相,画面上先出现忙碌的社会活动,再从家庭活动,到个体活动,包括天空飞行的鸟,水中游的鱼,地上走的野兽等等,并配上美妙的乐曲及讲解,引导学生从录相中找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点,找出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层层深入,这样不仅完成课堂内容,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展现出清晰的层次,如个体性状→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学生通过对遗传现象的看、听、说、评,对几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学生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大脑思维高度活跃,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对创设情境、产生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大有益处的。

三、利用电教媒体,灵活方便。多种形式的电教媒体合理使用,是教师完成传递知识、培养情感及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声情并茂的录相,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奇效。各种投影片,使学生入情入境,激活学生思维,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幻灯片代替了挂图,减少了“挂上去、取下来”的麻烦,节省课堂时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而且具有容量多、密度大的优点,在巩固练习、典型例题评改中这些优点尤为突出。《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四、电教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
从生物教学内容来看,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从生物种类来看则主要讲述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教学内容单靠枯燥的语言、几幅挂图、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如:谈到动植物的分类、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及不同地域物种分布的差异时,需要大量的材料供学生观察总结,并且还需要从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采集这些材料,这给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利用互联网就可以省时省力、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获取并展现信息,让学生他们有机会“深入.实际”观察不同地方的典型物种的特征。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掌握。例如: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专题片,初中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高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的整合,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现阶段生物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跟上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教学时间不再受 45分钟的限制,学生可在课后继续学习和练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单一性、单调性走向多样化和趣味性。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