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独立高中,现有52个教学班、师生3000余人。去年以来,先后通过了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第九届文明学校的检查验收,正大步向省示范性高中迈进。
2004年以来,学校根据县委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建设平安校园”的部署,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宗旨,落实让每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开展创建平安校园(下称“创安”)工作,主要表现在:“健全五个机制,构建一个网络,建设三支队伍、突出三个重点、开展三项活动、落实三防措施、完善七项制度、形成三大特色”。具体介绍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健全五个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
我校对平安校园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党总支书记钟超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年段长为成员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到组织人员、办公地点、规章制度、经费保障“四落实”。根据上级精神和学校实际制订了《长汀一中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方案》,把创建平安校园要求分解成“三无”总目标和“十五无”具体要求。
2、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和处室、年段、班级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并实行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创安”办公室对有关单位“创安”工作学期的考评,学年总考核。形成了以“四制”为框架的工作责任落实机制(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
3、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对安全综治等工作遇到的问题优先予以解决。2004年以来,添置学生宿舍应急灯、维修围墙、建门卫值班室、更新全校供电线路及消防设备等“创安”专项经费投入就达10余万元。
4、健全奖惩机制
学校将安全工作与年段、班级考评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及职称评聘挂钩,与集体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挂钩。落实“责任追究制”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处室负责人、年段长、班主任是本处室、年段、班级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奖惩兑现。
5、健全研究机制
学校定期召开“创安”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安”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每半月召开一次年段长、班主任安全工作碰头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量化评估、奖优罚劣、分析现状、研究对策。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现状,学校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如中学生安全教育、家庭破裂子女的管理教育、“留守”子女的管理教育;后进生与青少年犯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障碍与预防犯罪、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多维广角的课题研究与探索。

二、强化创建工作,建设平安校园
1、构建一个网络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平安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外力量,群防共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网络(如下所示)。
关工委、社  区及社会各界 |
2、建设三支精干队伍
一是保安队伍。学校聘请了2名专职保安人员,全天候负责校园安全巡逻;聘请了5名门卫。二是教师队伍。学校将“创安”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处室将工作再分解到年段教研组,年段教研组再将“创安”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使创建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三是学生干部队伍。学校由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精明强干的学生干部建立安全工作督导队及班级安全员队伍,积极开展督导及班级安全工作,及时与学校沟通,使信息畅通,便利了学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学校从实际出发,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的方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2004年以来,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10余次。如,在县交警队、工商、卫生局、防疫站、文体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迁移了大门外遮挡视线的公交站广告牌,制作交通警示牌,安全警示灯及清理校园外店外店摊外摆摊,关闭无卫生许可证快餐店等,有效地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突出法制教育。我校认真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学习宪法和教育的法律法规,达到“二个提高,二个转变,一个推进”,全面提高行政干部和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反邪教等。学校组织开展了禁止邪教、毒品、“六合彩”、赌博进校园活动。如举办了“校园拒绝邪教”大型科普展,举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签名活动等。
4、开展三项活动,落实“三防”措施。
三项活动指:一是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班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创安”教育活动,使创“平安校园”的观念深入学生中,潜移默化。同时,班级实行安全检查制度,教师上课时均应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如有无故缺勤要记录在案,并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学校。二是全面开展创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在内容上有重点地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刑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及消防的有关知识、自然灾害防范及校内外活动安全常识等。在方式上,努力做到“四结合”,即安全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教育相结合。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公检法、司法局的同志给学生开设安全法制报告讲座,旁听法院庭审等。还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观看录像、政治课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与举办百年校庆、创建一级达标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及第九届省文明学校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使师生安全意识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使这些工作安全、有序、圆满地完成。

“三防”措施指:“人防、物防、技防”。一是加强人防。聘请了保安、门卫,班级设安全员。制定了《安全防范教育制度》、《治安奖惩制度》、《消防工作制度》等11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安全防范机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学生安全员、义务消防员进行强化训练,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利用校电视台播放《安全教育系列片》、开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加强物防。对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对老化的器材进行全面更新,保证消防设施符合消防要求;定期维护、保养各种保卫器材,时时检查火源、电源管理情况;重点部位安装铁门等。三是加强技防。在学校重要部位都安装了红外线防盗及电子监控系统,监控职责落实到人,以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防范于未然。
5、完善七项制度。
学校先后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门卫制度》、《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学生日报平安制度》、《后进生帮教转化制度》等。使安全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如《学生日报平安制度》,上课时学生考勤由任课教师负责,内宿生就寝查铺由生管老师负责,安全检查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又如后进生帮教转化方面,除要求全体师生不歧视后进生外,还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班主任帮教,热情地教育、辅导、帮助;二是学生工作处的转化,关心后进生的成长,开展三结合教育活动;三是党员交朋友,每个任课党员都要联系一个“后进生”,做过细工作,促其转变。另外,在转化帮教方面落实好“四定”,即定辅导教师,定转化对象,定帮教时间,定帮教措施。后进生转化工作,消除了校园安全的潜在隐患。
6、形成了三大特色

(1)“攻心为上”。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喜与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即做到“八有两及时”:有专人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年度计划,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有开展工作所需的充足书籍报刊资料,有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开课情况资料,有心理辅导课的课程设置,有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工作处和心理辅导教师还根据学生普遍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举办心理讲座,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2)“虚功实做”
虚拟的网络空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却实实在在。目前,我校已全面开设了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对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上网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又使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如境外法轮功组织制造的各类煽动性信息,某些非法网站传载的各种黄色、暴力信息等,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 (3)由于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个性极端化,情绪低落和孤独感,疏远家人朋友,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情感心理问题,造成人格不健全。
为此学校通过“五加强”,切实落实网络安全教育。

1、加强网络监督,清除不良信息。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容易受不良思想的诱惑。学校采取技术措施,通过对传输线路、站址的监控、过滤等方式,将消极信息阻挡在校园网之外,还校园网一片纯净的天空。
2、加强网络法规教育与制度建设,规范网络行为,落实“五要五不”。要善于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使学生上网有规可循。
3、加强学生自律,发挥主体作用。在这个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更少人干预、过问、管理、控制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加强教育,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即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真正体现人格尊严。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学校通过培训,使教师通晓网络知识与技术操作,不仅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望者,更成为网络时尚的引领者。
5、加强“红网”建设,开发校本资源,占领网络阵地。学校为了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已制订一些防范措施。同时又开辟了积极向上的网页(“三红”网页),积极组织学校优秀文化上网。开发优秀校园信息资源,并通过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的侵入,从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筑起一道“防火墙”。(3)“关口前移”。

我校创平安校园工作不仅在“防”和“堵”方面扎实推进,同时更在“疏”和“引”上下功夫。结合我县“三红”(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资源优势,用追求理想,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敢于胜利的“三红”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编写校本课程《红旗·红军·红土地》一书,让“三红”教育走进课堂,开展《网上红军行》、《昨天·今天·明天》等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访红色遗址,做共产主义事业接人”和“重走红军路,体会革命情”等主题团日活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红土地上的一代新人。2004年6月10日长汀一中“三红”教育经验介绍《开展“三红”教育,培养一代新人》一文发表在《闽西日报》;2004年7月9日《“三红”精神育新人》一文发表在《福建日报》,编辑点评说:长汀一中利用自身丰富的精神资源,弘扬“三红”精神,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通过“三红”教育活动,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目标,“天下为己任”,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同学矛盾、追求物质享受等问题渐渐淡化。

经过全校上下一年多来的努力工作,学校实现了无重大政治案件、无火灾事故、无师生违法犯罪、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目标。但是,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逐步建立适合校情的长效机制,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本项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继续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建设平安长汀做出新的贡献。
长汀一中党总支
2005年12月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