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以人为本 育人立德 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9-03-31  点击:6222 

以人为本 育人立德 构建和谐校园

长汀一中  吴富林

 

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的通知,我校根据以上文件精神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我们认为:和谐校园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成长、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学校社会价值体系。和谐校园不仅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和谐,而且是各种教育因素(教与学,环境与设施,管理与教育等)的和谐,其目标是要达到师生之间和谐、学生之间和谐,学生与集体的和谐,学生与知识的和谐,师生与环境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育人立德建和谐

1、明确理想的育人目标

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要作出明确的回答。我校根据时代精神和学校的特点,提出育人的理想目标是“文明一中人”,其内涵是:德智双全、文理兼备、学创俱能、身心两健。即要培养德育、智育,文科、理科全面发展,学习创新能力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学生。理论依据是:一、党的教育方针,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二、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人才要宽口径厚背景,文理兼备,尤其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新课程理念,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这一观念,我校提出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2构建德育的系统工程

我校提出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成人教育重于成才教育的观念,构建“一二三四五六”德育的系统工程,即;一个中心:做人教育;二个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三礼教育:礼节、礼貌、礼仪;四种意识:时间意识、细节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五比竞赛:比谁最尊重老师、比谁最热爱学校、比谁最勤奋学习、比谁成绩最突出、比谁学有特长;六项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宽容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耐挫教育活动、拼搏教育活动、创新品质教育活动。如做人教育,我们开展“做勤奋学习的人,做堂堂正正的人,做顶天立地有本领的人”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还要求学生做生活化的德育作业即:每天为爸爸妈妈盛一碗饭、倒一杯茶、讲一个笑话、捶一次背;双休日,自己打扫一次房间,洗一次衣服,阅读一个英雄故事。通过家校联系,了解德育作业的落实情况。

3、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社会的行为取向和价值标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关于开展明荣辱、知践行、促和谐、树新风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七个一”的活动,即:(1)听好一次“知荣辱,树新风”报告会;(2)组织一次“树立当代中学生荣辱观,做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建设者”主题班会;(3)熟记“八荣八耻”内容,写一篇“明荣辱、找差距、定措施、提建议”心得体会;(4)出一期知荣辱树新风黑板报;(5)开展一次“知荣辱,争当文明一中人”征文赛、演讲赛;(6)参加一次团委、政教处、年段组织的明荣辱道德实践活动;(7)向全校发一份“明荣辱、知践行、促和谐、树新风”为主题的倡议书。20074月,龙岩市关工委领导到校开展“八荣八耻”调研活动,对我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给予了较高评价。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中央规定每年的九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我校借助这一契机结合教师节、“九一八”国耻日、国庆节等开展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2006年年9月是第三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天安门国旗传递活动和校园文化交流开放日示范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中央、省、市、县领导和2000多位师生参加了活动。仪式结束后,在我校开展“校园交流示范日活动”,举行了6场主题团日活动,22场主题班会,高三6个班级组织参观了革命旧址,高一年段举办了“三红”教育报告会,校文艺队排练舞蹈“十送红军”,举行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三红”教育图片展示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黑板报比赛。这次活动,规格高,隆重、热烈、有序,赢得广泛好评,《中国教育报》200696日,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20089月组织学生观看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电视,开展征文比赛,召开“学英雄少年,做品德高尚学生”的主题班会,学生们被英雄少年的事迹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更勤奋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5、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我校坚持开展每周升国旗仪式,通过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坚持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并组织撰写观后感。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唱爱国主义歌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热门话题的辩论、撰写时事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达到激情、明理的目的。语文、历史和地理等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吟诵中华古诗文”活动,使学生逐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魅力,感悟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2006年我们开展“学生自创格言比赛”,收到学生自创格言2300多条,其中10多条优秀格言发表在《闽西日报》上。学生通过自创格言活动受到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长汀县开展的爱国主义征文比赛,有二十多名师生获奖。

5、深化办学特色“三红”教育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本土的,越是全国的。“三红”教育是长汀一中打造的办学特色。长汀,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我校充分挖掘红色土地教育资源优势,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红旗不倒、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的“三红”特色教育活动,发展特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追求理想,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敢于胜利的“三红”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对于今天青年学生来说它的现实精神是:爱祖国,爱人民,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砥砺斗志,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实现理想的精神。编写校本课程《红旗·红军·红土地》一书,让“三红”教育走进课堂,开展《网上红军行》、《昨天·今天·明天》等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访红色遗址,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和“重走红军路,体会革命情”等主题团队活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红土地上的一代新人。我校利用业余党校阵地,在高中优秀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取得极大成功,2000年以来,1000多名优秀学生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160多名优秀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其中近三年来,有70名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党员学生成为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如2004届毕业生程旭宇就读厦门大学,担任学生会常务副主席,品学兼优,2008年经团省委推荐,由团中央书记处批准,任全国学联执行主席,驻会工作一年。2004610日长汀一中利用当地丰富教育资源《开展“三红”教育培养一代新人》一文发表在《闽西日报》。200479日《“三红”精神育新人》一文发表在《福建日报》,编辑点评说:长汀一中利用自身丰富的精神资源,弘扬“三红”精神,着力培养一代新人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闽西通讯》2005年第5期以《“三红”精神育新人》一文对我校开展“三红”教育的做法作了专门介绍。“三红”教育案例入选《福建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在福建省推广。2006年我们结合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开展“三红”教育。2007年龙岩关工委到我校调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我校的“三红”教育作了充分肯定,由长汀县关工委撰写材料,2008年向福建省关工委推荐,作为典型推广。

6、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德育工作新特色

我校一方面通过课堂和讲座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个别辅导与咨询。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既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我校的心理教育颇具特色,已有七个一: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一份校内小报《心海导航》;一部热线电话;一块黑板报专刊;一橱心理档案;一间专用办公室;一套比较成熟的心理咨询方式。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许多学生解除了心理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达2000多人,有效的解除了学生心理负担。如2006届学生王××和范××因患考试焦虑症和陷入单相思不能自拔,心理辅导老师及时疏导,后来,两人分别考上西南交大和复旦大学。2007届学生丘××与同学不和睦,关系紧张,导致无心读书成绩下滑,要求换班,心理辅导老师耐心辅导,教导正确的交往方法,该生后来考上了厦门大学。在校友王柏龄支持下,学校专辟青春期教育展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2006年,上官玉彦老师的论文《阳光满校园》和邹莹老师的论文《在助人中自助,在互助中成长》均获首届全国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心理咨询室老师还为兄弟学校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福建日报》、《闽西日报》,龙岩市电视台分别专题介绍了我校“三红”教育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目前,我校“三红”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申请加入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行列。

7、实施“文明一中人”系列教育

我校的全程德育目标是培养“文明一中人”,为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已开展了二十一个阶段的“文明一中人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第十三个阶段名称是“迎校庆,创佳绩,我为校庆添光彩”。第十四个阶段,根据省教委文件精神,我校组织开展了“爱祖国、爱福建、爱长汀、爱一中,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第十五个阶段,“建优良校风,育一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第十六个阶段,“知荣明耻,我们先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第十七个阶段,“知荣明耻,争创新三好”活动,即“在家庭做好孩子,在校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的做人教育,第十八个阶段,“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争创佳绩”主题教育;第十九个阶段,以“肩负国家复兴神圣使命,承载学校兴衰荣辱”,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第二十个阶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主题教育。第二十一个阶段,开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主题教育。目前第二十二个阶段,开展“五比”竞赛。即:比谁最尊重老师、比谁最热爱学校、比谁最勤奋学习、比谁成绩最突出、比谁学有特长;我们把“文明一中人系列教育”活动当作创建福建省文明学校的主题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活动、主题黑板报比赛,评选文明学生、文明标兵、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教工、文明年段、文明楼院等活动,继续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系列化、主题化、鲜明化,较好地克服了思想教育零敲碎打的弱点,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8、坚持实践体验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我们以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开展诚信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注重实践,实施体验教育。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一、劳动教育。全体同学都要积极参加校园卫生劳动,从中体会校园卫生清洁的重要,参加公益劳动的美丽,升华自觉保持校园清洁的行为。二、学会做人教育。要求学生(1)“三八”节向母亲问好,为母亲做一件好事;(2)在父母生日那天给他们写一封信;(3)全体同学利用周六、日在家时间,主动开展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服、洗餐具、打扫卫生,从中体验家长的辛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4)坚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济困、扶残”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新课程推出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我们制定计划积极开展,一方面组织学生到20多个“三红”教育基地参观,让学生体会“三红”精神;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挂钩单位,如远山农业、长汀针织、腾飞工业区、工贸新城、龙长高速公路、赣龙铁路等基地调查,实施研究性学习,从中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变,了解什么是“长汀现象”、“长汀精神”,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9、爱是永不止息的奉献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我县是贫困县,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或因家庭变故经济十分困难,难以坚持学习。因此,我们在校务委员会的指导下从92年开始,便在校内实施“小希望工程”,我们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采取以下救助贫困生的措施:一、每学期开学初,直接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二、发动师生捐资助学。这一做法,不仅弥补了社会机制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多年来,全校师生共捐资20多万元,设立了特困生基金,特困生在扶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三、发动民间人士实施一对一助学;四、每年颁发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向贫困生倾斜。如96年开始岳海应先生每年资助20个特困生,每人每月给予补助50元从未间断。此外,考上大学的特困生有特殊困难他也给予资助。十多年间,两项合计资助特困生金额3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04届和2007届,家境贫寒的学生赖金海和赖龙海兄弟,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顺利读完高中,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受资助的特困生,不忘学校、社会,爱心回报社会,受岳先生资助的特困生余永阳同学,虽自己仍在大学(安徽炮兵学院)就读,但他在岳先生影响下,每月从自己的伙食费补贴中挤出50元,回母校资助一个特困生。955班高中毕业,接受特困生资助的谢东阳,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写信回母校说:当年,在母校得到资助,完成学业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经济宽裕,愿意资助母校的一名特困生。在校团委指导下自九十年代初至今我校不间断的组织特困生“爱心小分队”,长年扶助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他们的行为得到社会各界赞誉,学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20085月我国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学校发动捐助灾区活动,同学们爱心激发,踊跃捐款,师生共捐款20多万元。

10、持之以恒,紧抓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奠定为人处世的道德基础,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我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做法是:一抓学习。我们开发了德育类校本课程《长汀一中学生德育读本》,包括行为规范、文明礼貌、思想教育、奖惩制度、内宿管理、法律安全六个篇章。全体同学人手一册,由班主任组织学习,学校组织考核。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二抓监督。有三支队伍一支是由老师组成的值周老师队伍;第二支是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每天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第三支是以政教处为主的学校行政督察队伍。三抓考评。对每个班级实行月考评和期终考评,评出“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把养成教育的要求具体化为一系列的考核目标,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法制、安全和健康教育,创建平安校园保和谐

加强法制、安全和健康教育,创建平安校园是校园和谐的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健全五个机制:领导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年段长为成员的“五五普法”小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健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了《长汀一中“五五”普法实施方案》、《长汀一中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方案》;责任机制: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保障机制:近年来,添置学生宿舍应急灯、维修围墙、建门卫值班室、更新全校供电线路及消防设备等“创安”专项经费投入就达10多万元;奖惩机制:将创建平安年段、平安班级、平安宿舍工作与年段、班级考评挂钩,职责明确,奖惩兑现;调研机制:学校定期召开“创安”“卫生健康”工作专题会议,开展多维广角的课题研究与探索。

——建设四支队伍:一是保安队伍。学校聘请了2名专职保安,全天候负责校园安全巡逻;聘请了5名门卫。二是教师队伍。三是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安全工作督导队及班级安全员队伍,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由3名医生护士组成的医护队伍。

——构建一个网络:

     

——突出四个重点:一突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县公安部门贯彻《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与我校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如,在县交警队、工商、卫生局、防疫站、文体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迁移了大门外遮挡视线的公交站广告牌,制作交通警示牌、安全警示灯,清理校门外店外店、摊外摊,关闭无卫生许可证快餐店等,有效地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突出法制教育。三突出矛盾纠纷的摸排和查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四突出反“邪”防毒等。

——开展三项活动,落实“三防”措施:三项活动指:一是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全面开展创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活动。三是与创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第十届省文明学校及争创省示范高中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三防”措施指:一是加强人防。聘请了保安、门卫,班级设安全员。二是加强物防。对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对老化的器材进行全面更新,保证消防设施符合消防要求;定期维护、保养各种保卫器材,经常检查火源、电源管理情况;重点部位安装铁门等。三是加强技防。在学校重要部位都安装了红外线防盗及电子监控系统,监控职责落实到人,以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

——完善七项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门卫制度》、《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学生“日报平安”制度》、《后进生帮教转化制度》等。

——形成三大特色:“攻心为上”即加强学生心理研究和疏导;“虚功实做”即切实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即重视思想教育的“导”和“引”。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实现了无重大政治案件、无火灾事故、无师生违法犯罪、无安全责任事故、无传染病流行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目标。

三、建设花园式学校,师生与校园环境共和谐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文化建设,充分认识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熏陶教育作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现有专职花工二人,临时花工多人。还请来原县园林处曾友仁工程师和原县设计院廖锦生工程师作学校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的顾问,负责设计指导等工作,从技术力量上保证了校园建设规范的正常进行。学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保证资金投入,绿化、香化、净化、美化、优化、文化校园。近年来,已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校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2004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和文化工程,新设和改造雕塑,新辟后山植物园、公园,新栽香樟、桂花、含笑、毛竹、华棕、银杏、黄杨、铁树、海枣、紫薇、紫金等名贵树木,新种一批名优特色花草,还要培植一大批的时花时草,盆栽大量的草木本花卉,拓展盆花培育基地。近年改造了操场北侧台阶、花池,改造了图书馆科学楼间的台阶、花池,重新装修主教楼和图书馆外墙,在后山新设三个亭阁(天一阁、春风亭、弦歌亭),新建文化长廊一道,新改造学校大广场一个,按较高标准改造了南北、东西走向主干道。全校可绿化面积,已全部绿化,绿化率100%,常年有盆花1000盆以上,路旁、室外读书场所、休息漫步场所均有大树覆盖,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

校园环境形成以下特色:自然绿化——呈现向空中发展,由地面延伸态势;有立体垂直、平面分割布局;成绿化块、绿化带、绿化点构建;重木本长青、草本鲜艳配合。人文美化——讲台阶的启示,长廊的育韵,亭阁的寓意,雕塑的象征,池沼的涵蕴。有“五亭”(秋白亭、双柏亭、读书亭、弦歌亭、春风亭、天一阁)寓意先烈精神,学校历史,师生风貌,校友真情,同学情结;“五阶”(校大门,广场北侧、科学楼图书馆间、教学楼前、后山天一阁前均为清一色汉白花岩石台阶)启示人们脚踏实地,拼搏向上,坚持不懈,勇攀高峰;“四雕”(广场中心“育之韵”、现教中心“谆谆教诲”、综合楼前“振翅铜鹰”、教学楼前“群鸟奋飞”)象征教育之本之功,教师之心之爱,学子之向之志,学校之精之神,师长甘当人梯,敬业爱心,学生雏鹰试搏,群鹰奋飞;“三廊”(学校广场西南边文化长廊、后山文化长廊、主道旁宣传橱栏)展示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民主进步,寄托著名校友对母校的依念,对学友的激励;发挥着宣传时政,熏陶师生精神的作用。“二台”(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学校宣传的喉舌,弘扬正气,表彰先进,传播文明,渲染文化;一“池”、一“场”(荷花池、学校广场)涵蕴心池明澈,风貌高洁;启示追源溯流,活水长流,激励人们心胸坦荡,志在乾坤……

近年来,长汀一中在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被评为龙岩市“文明学校”、“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绿化红旗单位”,省、市、县“绿色学校”,现正向国家级绿色学校迈进。

今天,走入长汀一中校园,你会有进入公园、花园的感受。由马尼拉草铺展的如茵绿地随处可见,向你展示它的活力、它的存在;绿地间的园林小道,蜿蜒流畅让你感受曲径通幽的情趣;高大的古樟,如荫如盖,使你赞叹学校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同时,向你投放片片阴凉和点点的关爱;如盖的枫扬,叶长叶落,充分的揭示新陈的代谢和无尽的生机;香气四溢的桂花、含笑,开花时节沁人心脾,香化空气;丛丛高楠翠竹,任风摇曳,尽显刚柔,更显蓬勃向上之志;古老的罗汉松,枝干嶙峋,顽强的长势让你赞叹和起敬;水池里如盘似碟的睡莲翠叶,和盘托出红的、黄的、白的莲花,让你赏心悦目,欲动又罢;矮小的小叶女贞,或球或排,列于路旁伴你漫步,随你游园;外号“千年矮”雀舌黄杨,规规矩矩地立于草地边线,那样的称职尽责;中心花园里,花团绵簇,春夏秋冬四时不闲,花儿们争奇斗艳,接力赛般地轮番着向你展示它们的艳美;惯生于南方的华棕、海枣也在校园里安了居,带着沿海的风格,庄严有序地展示出热情和冷静;大小铁树或三五成簇,或盆栽随放,无不展现出特有刚劲,特有的顽强,有的还偷偷的把花藏于翠叶之中,羞答答的探头探脑;倒垂飘逸的迎春花,顽强向上的爬墙虎,让你看到垂洒校园的绿意无处没有,无处不是,用“春色满园关不住”来比喻最贴切不过了。无论是木本还是草本植物,它们相聚于长汀一中校园,争奇斗艳,各展风姿。

校园人文景观,令人遐思,让人想象。教学大楼正中墙上“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十个铜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激励师生勤奋刻苦,胸怀大志,追求理想;教学大楼正前方的“奋飞”雕塑,在青枝绿叶、锦簇花团中屹立着,象群鹰竞飞,志存高远;教学楼前东端“双柏亭”因校园内两棵千年松柏而得名,它向人们述说悠久的历史,展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与“双柏亭”遥遥相对的“读书亭”,似乎浮于荷花池上,静谧宜读,莲花朵朵,清香阵阵,让莘莘学子诵读诗书,切磋学问,名副其实“读书”亭;踏进校门你会看到中间 振翅铜鹰,左边是“秋白古亭”。瞿秋白同志的崇高精神激励着今日学子立志报国,振翅飞翔,象征一批批学子从母校的摇篮里起飞,承前启后永不停息;从校门到图书馆、科学楼间的花岗岩台阶,只要你拾级而上你会油然而生步入文化殿堂而后向科学高峰攀登的感觉,它那天然的石色,刚硬的质地,显示了一种朴素,一种刚直,一种执着。人文景观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既深化了校园文化氛围,又浓化了校园文明气氛,让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

我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届届学子在和谐校园环境里健康成长,老师敬业爱岗,诲人不倦,学生勤奋学习,勇攀高峰,构成一幅和谐的校园育人画卷。我们将继续努力一如既往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