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第八届四次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8-03-17  点击:140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

为重振百年名校雄风再立新功

——在长汀一中八届四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二○○八年三月十六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学校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会工作,请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我校工会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全校各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针对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护、参与、教育、建设”四项社会职能的作用,组织全校教职工团结进取、奋力开拓,加强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取得辉煌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一贯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文件要求,科学、规范、创新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做到有规章制度、有活动、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例如:学校相继制订和修改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八要八禁止’规定”、“教工行为准则十不准、教师忌语三十条、工作忌事三十件”、“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教师职业道德条例。积极开展“树高尚师德,建优良校风,育一代新人,办人民满意学校”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广大教职工能更好的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严格自律、举止文明、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林立、魏河深等4位教师获省优秀教师等省级荣誉表彰,钟启英老师获“三八”红旗手称号。学校还表彰了刘声平等37名“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赖永顺等32名“文明教职工”,沈绍全等13个“文明家庭”,语文组等4个“先进教工小家”和3座“文明楼院”。

为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舆论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敬业精神的升华和学校和谐持续发展。我校举行了两次师德演讲比赛。李丹老师的演讲《教师,一个神圣的称呼》张群华老师的演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分别获得一等奖。

二、突出维护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参与学校决策。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职工权益是工会的主要职责。作为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既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的基本形式。教代会筹备期间,工会组织各工会小组广泛动员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学校发展多提提案,提好提案。工会委员认真做好提案的征集、归类、办理工作。学校对教职工的提案十分重视,件件有研究,事事有回音,条条抓落实。每年教代会还对中层以上干部品德能勤绩进行民主测评。大大增强了教职工的参政议政意识,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工会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到校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内容详尽、统一规范、便于操作和群众监督的公开制度。有固定的校务公开栏,专人负责;设置意见箱及网络校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同时,认真处理好师生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师生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向师生群众公开。特别是学校的重大决策、各项收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差旅费、接待费、教职工职称评聘、教师业务考评、奖惩情况等都及时进行公开。

三、急教工所急,想教工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每年都要招进一批年轻的教师,这些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生活阅历浅,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工会定期召开“新教师座谈会”,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工会委员会的委员还与新教师结成对子,时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他们更快的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对教职工更多人文关怀,开展“真情暖人心”活动。“做好事,做实事,做教职工贴心人。”长期以来,长汀一中工会始终本着这一宗旨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新分配的王波等老师来自东北,钟鸣等老师来自江西,在长汀没有亲朋好友,人生地不熟。因此,学校行政与工会对他们特别关心,及时优先为其解决住房。学校领导与工会委员也多次到他们住处慰问,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近年来,受沿海地区的吸引,我校个别教师辞职到外地应聘,这一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安定因素。为稳定教师队伍,保证学校健康发展,校工会开展多项教职工慰问活动和各类教师座谈会。通过交流,了解教职工的心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学校在暂时无法解决待遇留人的情况下,用感情留人。每逢教职工生日,工会都会送上蛋糕或鲜花以表祝贺。平时教职工住院或亲属病逝,不论路途远近,不论是城区还是偏远乡村,党政工领导亲自前往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如年前,王校长等领导冒着雨雪慰问了家庭困难的胡师炳、李锦云等老师。今年正月学校两位老师的父亲年老病逝,党政工领导得知消息后及时前往慰问并参加葬礼,其中一位老师家住庵杰边远山村,校长们不顾疲劳,长途跋涉,翻越山岭,赶往慰问。总之,一束鲜花,一声问候,让教职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温暖动人的慰问,更是刻骨铭心的人文关怀。

此外,学校负巨债运行,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全体教职工发放购置电脑补助,共计三十多万元,最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去年暑假学校还组织教职工参加云南、北京等线路的旅游考察,完成了三年一轮的旅游补助。工会还很关心离退休教师,工会委员在春节、教师节、重阳节组织慰问活动。年二十六,学校领导和工会委员们冒着寒风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这令他们非常感动,老教师张思昭握着梁承德委员的手激动的说:“老师300岁。”学校在重阳节召开了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会上,魏善勲、李伟业等老领导对学校一年工作和高考成绩充分肯定,并为学校度难关、促发展献计献策。此外,还成立了第二届“离退休教师协会”,选出了王绍森、刘楷贤老师为会长的理事会。

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我校年轻教师占70%,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年轻人精力充沛充满了活力。为让年轻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文艺体育活动计划,与教工团支部合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职工之家”每天开放,专人管理,为教职工课余休闲锻炼提供棋牌、台球、乒乓球、健身活动。学校按常规组织春游、秋游活动、“三八”节游园活动。开展了教工排球赛,年段篮球赛,体育节男女混合接力赛等活动,教师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代表队连年蝉联长汀县“园丁杯”教工男篮赛和“三八”节教工女排比赛的冠军。这些活动让教师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还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培养了爱校精神。

总结一年的工作,工会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开展了多种有益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学校党总支、各处室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得益于全体教职工的信任、支持和理解。在此,我代表第八届工会委员会,向给予我们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我们也感到工会工作仍有不少缺点和不足,如教职工关注的某些具体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但我们还是尽自己的力去做工作。我们有一颗服务心,一定会办好这些事的。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工会办成教工最温馨的家。

2008年工作思路

一、学习理论,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

在当前教育体制、新课程改革中,工会要主动参与到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调研中去,反映教职工的意愿。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助行政帮助教职工解决现实困难,增强他们的承受能力。

二、发挥优势,齐心合力,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

工会有着动员组织群众的特殊优势,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坚持把党组织想的、行政抓的、职工盼的、工会能干的事情,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有为实现有位。

三、依法维权,落实职责,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

认真贯彻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上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为教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关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我们必须着力于维权机制的建立,实现工会由活动型向维护型转变。要继续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全面深化校务公开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焕发组织活力

工会的地位取决于工会的作为,工会的作为又取决于工会干部自身素质。抓工会自身建设始终是搞好工会工作的关键。

在新的一年里,能否将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一步,能否开创新局面,主要还取决于我们大家,有上级工会和学校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进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我们的工作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