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自然无痕
黄仙凤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教育自然无痕”。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杀人无数、作恶多端的罪犯死后,被阎罗王判到十八层地狱。他觉悟了,想在地狱的最底层静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可地板下老是有咚咚的声响。一天他终于忍耐不住了,便贴着地板问:“下面难道有十九层地狱吗?”很快传来个声音:“有!”嘿!他一乐:原来还有人比我更该死的。便好奇的再问:“你是谁呀?”“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一个沉重的声音传来,他惊讶了:“教师不称职比杀人犯更可恶吗?”……
“是的,教师不称职比杀人犯更可怕!”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杀人犯毁掉的是一个人,而教师的不称职毁掉的却是一个社会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少年儿童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明辨是非的标准。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生的楷模、父母的替身。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记得好多年前,侄女向我请教一道计算机钢管体积的数学题。为了帮助理解,我画了一幅示意图。她看了半天也没看懂,我急了,说:“你的空间想象能力怎么这么差?”直到现在,她总觉得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行。我心里很不安,怎么也没想到一句“无意”的话,竟给她带来如此沉重持久的心理障碍。而我面对学生,是否也说过这样“无意”的话呢?从此之后,我批评教育学生总是努力避免使用这类字眼,唯恐伤了孩子们稚嫩的心。
我从报上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夫妻之间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文章说,为了避免争执,应坚持“我”的说法。例如说“我感到生气”而不说“你这么顽固”。这样避免相互指责。在这样做的时候,尽量说具体一些,如:“你忘了洗衣服,我很生气!”而不说:“你真健忘!”在教育中也坚持“我”的说法,坚持少用反问的语气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比如:“我很生气,因为你没做作业。”就比“你怎么又没做作业?”好得多,因为听者的感受不一样,老师也容易走进学生心灵。
我曾经有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每次做作业都是敷衍了事,而且特别有个性,你说他他还认为你对他有偏见,对此我很苦恼,找他谈了几次话效果还是不明显。自从看了那篇文章之后,我受到很大启发。当他作业又做错时,我不再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我上课不是讲过了吗?”我会说“这道题确实有点难,难怪你做错了。”说他之前,先替他找一个台阶,他听起来会很舒服,那他自然会乐于接受我的意见。或者说“你做错了,可能是我上课没讲明白。”说他之前,先检讨自己,这样一点也不会损害师道尊严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消除了抵触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的作业认真了,上课也开始专心了。据说,他还在背后亲切的叫我凤姐呢!一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表达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既然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跟学生交流,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说话的方式呢?换个说法并不是迁就学生,更不是不要直截了当的批评教育。学生有时候需要电闪雷鸣振聋发聩,有时候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时候需要凝重委婉敲山震虎,有时候还需要默默无声点到为止。
话也说回来,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每一次都奏效。老师时刻都有被学生推到愤怒边缘的危险。赞可夫说得对: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太多了,其中一条是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但是多年的实践印证这么一个事实:发脾气很容易,忍耐有点难,特别是你心情不佳的时候。虽然,这时候只需要那么短短的几秒钟。控制不住自己发火了,怎么办?我曾这样道歉:“老师这一学期来还没生这么大的气,心里也挺难受,也挺后悔。生气时可能说了一些比较重的话,伤了一些同学的心。请你们原谅。我知道生气也不能解决问题。你们以后不要像老师这样,遇事要冷静,做个有修养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孩子们是最宽宏大量的,只要你是真诚地爱护他们,他们是不会计较的。是啊,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而此时的爱需要老师良好的心境。它来自老师的善解人意,来自老师对学生的体谅,来自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随手拾起掉在地上的纸屑、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正是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成就了教师的威信,彰显了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些做法也许比严厉的批评和训斥更能让学生信服。
要让学生懂得诚信、知荣辱,教师必须自我率先做出榜样。试想如果教师时常说谎,如何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如果教师知错不认,如何教育学生知错认错;如果教师偏袒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公平处事;如果教师自私自利,如何教育学生无私奉献;如果教师争名夺利,如何教育学生朴实做人……太多的“如果”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方无愧于人师。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有位著名作家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
教育的本质是爱,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是一片云摇动另一片云。这些年,我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无痕的教育。它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种境界。那么我愿意穷其一生去追求这无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