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写作教学与人文主义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917 

写作教学与人文主义

长汀一中    戴展斌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当今语文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和焦点。尽管当前写作改革千帆竞逐,百花竞艳,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谨严和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我们的写作教学却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写作范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本体性的理性认识,陷入“以文为本”的非人文主义误区,以致山重水复,春光不现。事实证明:写作教学要想走出泥芜杂之地,就必须“回归”人文主义的教学意识,“还”学生以人性和个性。那么,如何“还”呢?在举国上下挺进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之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以下两个不可或缺的教学意识的重要性。现加以总结,希望能与同仁共同分享,进而抛砖引玉。

一、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人文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写作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大张旗鼓地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写作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首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教会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是个不失公允的好办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写作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其次,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写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写想象写作,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一面,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习作,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多阅读充满创造想像的作品尤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长期如此,在老师赏识的阳光中,学生的个性就能得以合理张扬。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还需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如要求写一种动物,由于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学生不再限于写自己身边的猫、狗,而是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中了解性情粗暴的美洲豹、行动迟缓的亚洲黑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及一身刺甲的夜行刺猬等,学生的兴趣,在声、光、色的传递中,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得以激发,他们大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他们的写作欲望挥笔如流云,心情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并逐渐增强实践中提高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挥并不断萌芽滋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行写作。其对事物的看法,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解剖等在写作中得以倾诉,对邪恶、对挫折、对正义,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了写作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第三、我们还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

二、必须不遗余力地培养创造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勿庸质疑,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第一、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学生爱写作还是厌写作,爱提问还是不提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调查表明: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去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第三,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画出一个圆,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想象出一个美好的事物或编写一个故事,写成小文。这些写作以童话、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学生生活的体验,又有丰富的想象。

    第二、必须大力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写作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多加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又如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千万不要追求千篇一律,要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果牢牢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意识,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就能让写作教学沐浴着“以人为本”的灿烂阳光,让学生切实完善自己的人性,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