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体验——对《英语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3-27  点击:839 

体验——对《英语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

 

长汀一中  李晓燕

 

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确,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无奈选择和真实写照,由于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频繁考试,师生均感身心疲惫。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要使学生在获得必需的知识的同时,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则必须改革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英语课程标准》里就提出:“倡导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鉴定教与学的效果,也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方向。”

下面我就谈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的一些体会。

一、反思:英语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以往的评价方式之所以不尽合理,与我们对“英语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认识不清有关。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把学生从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英语,其实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英语课程标准》力求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地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检讨:学生为什么会厌学英语?

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普遍对英语感兴趣,但大多数没有保持多久就开始厌学英语。这是为什么呢?事实表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成就动机,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学习难度大与考试成绩欠佳这两个相关因素。学生的兴趣是在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减退的,而且都是随年级的增高而减退。可以说,相当多的学生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他们是在为应对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教师也是为了在统考、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教学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引导,怎样教英语?

评价就是指导棒,那么在新的评价理念下应该有怎样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呢?《英语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本为主和以间接经验为主的做法,融学习于有趣的活动情境之中。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当然,教师应重新反思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新的理念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点。对指导我们的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践者,教师首先要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评价体系既重视对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新的理念需要新的评价理念来支撑。它的意义在于为实现学生的“更好”或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随着教学“指挥棒”的转向,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点,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