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乐于展示,善于评价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11-01  点击:1616 

乐于展示,善于评价

——高中毕业班作文教学几点人拙思

长汀一中  李炳林

 

什么是写作,课程标准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在整个语言综合能力构架中起着支柱作用。如何指导学生热爱写作,凸出写作的目的“表达与交流”,让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断成长、走向自觉”,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涯极为重要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转折点或里程碑式的关键时期。就“写作”而言,如果把它比作一台运作的机器,那么此时机器的各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具备了,只不过存在性能的优劣好坏,如何让机器在自身性能固有的范围内良好运转——达到自身写作水平的极致,是高三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指导者,要有高三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冷静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高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达到的水准,又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三冲刺阶段的作文教学。笔者认为“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与“写出写啥像啥的习作”并不矛盾。如果一味地、过分地强调“自由、个性、创意”必将是“海市蜃楼”走向虚无,背离了写作的目的“表达与交流”。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是“重写不重评”,只给学生写作的平台,未给学生足够的“展示与评价”的平台,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成了极少部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绝大部分学生不敢擅自闯入的禁区。下面笔者结合2005届毕业班教学实践经验从“展示与评价”这个层面切入谈怎样调动毕业班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写作素养。

一、横向全面搜集,展示原材料的魅力。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搜集并写进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横向全面搜集(如果高三以前有过相关素材积累,此时是进一步的补充、整合、优化、系统)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

指导者宜宏观上把握横向积累的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十几个方面:爱国、理想、美德、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冷暖、应试教育与课程改革、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发展生产与环保意识、为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消极“避世”与积极“入世”等等。题材的设置并非一沉一变,指导者只是拋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取做到材料的广泛性与针对性有机结合)。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搜集素材的工作。搜集就像蜜蜂采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指导者的作用在于加强示范引导,加强检查监督。2005届高三本人每周周一、二课前朗读一篇原材料,周三、四、五、六由学生各朗读一篇原材料,并归入某一话题,师生共赏。其次搭设好“展示与评价”的平台,每周一反馈,每月一活动,让学生交流所见所闻,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社会焦点问题,如2005年4月笔者搭设“我与和谐社会”这一议论平台,以2005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中《“刺客”眼中的“刺客”》这篇报道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该话题类似的原材料,让学生结合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通过积累、展示、讨论,努力克服高考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题材狭窄、陈旧,仅写家人、同学、老师等人事。对透着时代精神、生活气息的事件,对社会所关注的内容没有。

二、追溯纵向搜索,展示原自我魅力。

学生写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独立的思考,缺少自己的思想,立意肤浅、单薄,就事写事,为议而议,人见亦见、人云亦云,人感亦感,蕴含浅显,无病呻吟,发掘不了深意。其实思想和语言是作文两个最重要的元素,作文就是表达,表达就是交流,那么毫无疑问,思想是第一位的,学生作文恰恰缺少的是思想。

追溯纵向搜索是让高三学生借助语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省与选择。实际上是让学生确实面对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关注、体验和反省自己的生活,参与构建自己的生活,并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具体做法如:让学生从写作生涯中,搜索出一篇二篇或多篇自我感觉较好的习作来,鲜活的日记书信尤好,然后让学生广泛讨论,谈写作感言。(当然有些学生能搜出不少获奖作文,也有些学生一篇也找不到,一篇也没有的学生可以推荐别人的习作,并附300字的评论)。

教师在教室设立“思想光芒”展示栏,每周定期展示学生习作精彩点评,让学生明确真正优秀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不只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闪烁着作者深入思考生活的光辉,这种思想的火花,就如闪电划过长空,给人留下鲜明难忘的记忆。

著名青年评论家南帆说过:“作家的意义在于率领读者对置身的日常环境进行美学突围。”但毕业班作文教学往往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在审视生活上,更不用说进行所谓的美学突围。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两个弊端:一、代学生思考,代学生猎奇。无休止地将一篇篇理趣的材料、典型事例印发给学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囿于现成的材料,自己的观念和人格逐渐稀薄、淡化,一写作文就想理趣材料,想名人事例,唯独不敢想自己,思想的收敛必导致立意的虚浮。高三毕业班作文教学应重视写作知识的完善构建,更应重视回归生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向生活撷取写作素材,展示原自我的魅力。二、搞写作题海战术,把各种类型的话题横写一遍,加大写作训练量,重写不重评,重量不重质,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三、自评、互评、师评,现时“搜美”行动。

前面提到毕业班加大写作训练量,重写不重评,重量不重质,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教者找个话题,列几段写作知识,提几条写作要求,就让学生写,交上来加上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评语,再“简明扼要”的讲评,最后读一篇范文就算一次作文流程结束了。这样每一个步骤都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吃力不讨好,同时会严重挫伤学生兴趣,抹杀写作的积极性。

自评的过程是自我修改的过程。修改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科写作教学目的,在于养成学习两种习惯,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评最基本的要求是扫除错别字,杜绝添字漏字的现象,规范标点符号,做到文从句顺无语病。通过自评落实写作基本功,解决认识的问题,认为修改小毛病是雕虫小技;解决习惯的问题,养成对吃不准的字词查字词典的习惯;解决具体操作的问题,养成订正、辨析、推敲、修改的习惯。

互评,即让学生阅读同桌的文章,寻找美,发现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从实际出发,抓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写好文章必须善于观察、思考、分析。当然在互评之前,指导者应做好审题知识、文体知识、评价基本要求的传授。必要时也可以制定详细的作文互评量分表。互评是读写结合的很好做法,不去用高标准的范文要求实际写作能力不高的学生,以同桌的习作为例,易于接受,能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以阅读指导写作,以鉴赏促进写作。湖北朱华华老师将学生互评作文分成四个步骤值得借鉴:一、选读美段;二、修改缺陷;三、学写评语;四、反馈心得。

师评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避免从自我出发,不考虑学生实际,负面评价太多,应特别注意扶持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分部模块训练,整合优化自我资源

对于极少数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写作中是“无招胜有招”,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招胜无招”。考前的分部模块训练旨在整合优化自我资源,提高作文应试能力。写作中消除文体不清、结构混乱;避免思想呆板、内容虚空;克服“砌墙叠砖”、语言干枯。2005届毕业班作文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将作文指导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切入口小,有的放矢——审题拟题;二、巧设凤头,闪亮登场——写好开头;三、紧扣话题,精选素材——充实内容;四、组织语言,写出自我——增添文采;五、回眸一笑,秋波动人——写好结尾。

有些教师在最后阶段仍感叹学生写作现状:粗制滥造,学不得法;临阵磨枪,顾此失彼;信息量少,语言干枯;习惯能力,缺乏培养。这是不对的。越到最后,越应努力去发现学生作文的“美”,给学生一点信心,给自己一丝安慰。在这里以实例谈一谈将模块训练与“展示评价”有机结合的做法,鼓舞写作信心,增强写作积极性。

在“巧设凤头,闪亮登场——写好开头”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谈了“切入口小,有的放矢——审题拟题”的内容,不少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审题能够一针见血,拟题让人耳目一新。上次作文(以“对自己负责”为话题)拟题较好的有:

《做自己的鼓手》

《扬帆远航》

《扛起生活的担子》

《在人生的低谷涅槃》

《无愧于自己》

《关上身手的门》……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如何巧设凤头,让阅读者迅速发现你的才情和个性呢?同桌互相看上次作文,如果开头是凤头,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提出修改意见。

15分钟后教师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并作扼要点评:

负责是担负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对自己负责就是担负起自己分内应做的事。                高三(13)魏潞

师点评:开门见山,简洁有力。

没有人可以改变你,除了自己,这是我的座右铭。因为我相信:只要对自己负责,困难终会低头;只要对自己负责,成功必将属于我;只要对自己负责,人生必将放出光彩。

高三(14)黄霞

师点评:迅速亮出观点,排比增强气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但重要的是要有知错能改的精神,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                            高三(13)陈祖峰

师点评:以退为进,转折呈现观点。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责任。对父母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责任;对国家有责任;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责任。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然而,如何对自己负责呢?我心中也有一把尺度度量着……

高三(14)廖鸿彬

师点评:层层推进,设问引出下文。

什么事都在发生,而每件事的发生总有它有缘由。那么,对于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是该从他人身上寻求,还是从自我入手呢?                        高三(13)戴燕菲

师点评:选择问句开头,引起读者的思考。

当我们踏着时间的车轮,不停地走时,是否曾经想过:逝去的昨天,现实的今天,未知的明天,当如何面对?——对自己负责。                                高三(14)涂均招

师点评:设问导入,引人深思。

有一天,我站在一朵美艳的鲜花面前呆呆看上了十几分钟。鲜花娇艳可爱,可爱得让人想占为己有。于是我情不自禁的伸出手,不料竟被花刺刺了手,我本以为一朵艳得出众的花对自己应该是极不负责的——多一分炫耀,生命枯萎的危险就增加了一分。而现在我知道,它既懂得“炫耀”,也知道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于是轻轻地抽回了手,看见它笑得灿烂、妩媚而又瀟洒。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高三(13)杨木生

师点评:借物喻人,抒情性强,有吸引力。

女孩,你是一棵树,责任心是你的一片叶,拥有它,你将会枝繁叶茂;女孩,你是一片蓝天,责任心是你的一片云彩,拥有它,你将会彩霞满天。女孩,请听我说,敞开的心房不能阻塞,责任心会使你变得更充实,放弃怨天尤人的情绪,抹掉无济于事的眼泪,轻轻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与其责人,不如省己。正人先正己。”               高三(14)钟冬桂

师点评:交替使用第一、二人称,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

以上只是笔者对高三毕业班作文教学的几点拙思,顶多算得上权宜之策,决非长远之计。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就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动笔的能力。”的确,作文教学决不可忽视其两个属性:交际性和社会性。作文教学一定要面向生活,密切联系生活,涉足自然,走向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广阔的天地中观察、倾听、感悟,发现美,创造美。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