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探究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1315 

探究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

长汀一中  曾木林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众多。但最直接的方式是学校里的上课。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和传授地位,知识被老师以“填鸭式”塞给了学生。学生在被动状态下获取知识,享受不到获取知识的喜悦、成功。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更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本文就探究学习的意义及探究教学的方法谈谈体会。

一、探究学习的意义

施瓦布认为:“作为一种探究的科学教学,这个短语首先是指一个教学过程,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它是说‘教学就是探究’,这就是说‘科学就是探究’。杰列姆·梅特纳指出:“探究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式”。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知识本身就蕴含了许多的了科学家们发现知识时的探究历程,这门学科就是在科学家们不断探究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也必然要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在模仿科学家们做过的一些成功的实验中,亲身体验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知识的历程,从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一步步走进知识的海洋,探究科学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态度、积极拼搏的科学品质,即科学素养得以形成。

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然科学知识的发现有的是科学家们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得到的。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外,因而在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应贯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策略,依据探究学习中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提出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性活动,不断建构、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情竞品质,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学过程。其课程教学程序如下所示:

 

 

 

 

 

 

 

 

 

 

 

 

 

 

 

 

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是只着眼于教师教的活动,而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必然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和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研究、发明、创造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因此,这一教学模式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活动,更突出了学生的活动,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三、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

原电池知识学习的探究

1)学生探究:

a、实验           b、现象      c、分析推理、结论

i:CuZn       Zn片逐渐溶解   Zn被氧化Zn-2e=Zn2+

平行插入稀       周围有气泡     H+被还原 2H+2e-=H2

硫酸中

ii:用导线         Cu片周围有    Cu片周围H+被还原

连接ZnCu     有气泡

iii:ZnCu间插   电流计指针偏转    有电流通过导体

入电流计                            产生电能

iV:将Cu片提     Zn片周围均有       无电流通过导

Zn        气泡,电流计指针不转   

V:将稀硫酸提成    无气泡,电流计指   ZnCu未参

Zn,重复iii        针不转        加反应,无电流产生

2)教学的作用

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大脑思维活跃,同学之间边探究、边思考、边提出问题,甚至激烈的争论,最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自然而然得出了如下的知识。

a、原电池的原理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为:

I: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

Ii:要有与其中一种金属反应的电解质溶液。

Iii:金属、电解质活泼的要形成闭合电路。

老师再通过一些练习巩固学生探究到的知识并在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i:探究实验iiZn片周围也有气泡,为什么?

Ii:ZnCu片在此原电池的作用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教师自然而然的把知识的深度引向了燃料电池的金属性能的学习上了。

3)教学反思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需要教师将课本的 于实验,改成探究实验,在学生已读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好探究实验的方案和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