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及时性评价原则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2785 

及时性评价原则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长汀一中    范立新

 

【摘要】及时评价原则对教学具有三性:诊断性、促进性、指导性。即诊断出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与学的提高,指导今后教学的方向。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进行着各种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研究、学习创新。各项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教者忙忙碌碌,课堂气氛热热闹闹,那么究竟教改的方向是否正确?教者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学到有用的数学?对此我们都是新手,缺乏经验无法预判,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无底。

那么如何恰当地使用及时性评价原则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及时性评价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获得结果之时,都要即时作出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及时评价的方式有随堂提问、限时练习、课后作业、随堂小测、单元小测、调查表等多种形式。笔者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重点探讨及时性评价原则再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一、           及时性评价原则对教学的诊断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导致教者与学者心中的茫然,使新课程的改革效果打上折扣。任何一个良好系统的运作都是因为它具有及时诊断、修正的功能,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亦然,它需要不断地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诊断以便发现问题,进行修正,所以及时评价具有很强的诊断性。

1) 通过及时性评价原则可以诊断出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务处进行期中教学情况学生调查分析,通过调查表可以及时地诊断教学情况,教学的效果如何?师生互动情况如何?来适时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2) 通过及时性评价原则可以诊断出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引导我们的教学始终沿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轨道行进。

例如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通过及时评价得知同学对排列组合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概念区分不清。如果这个知识点概念模糊、掌握不牢,不但影响排列组合的教学,还影响后面的概率教学。

1:在5名男生、4名女生中推荐出3名三好学生的名额,要求有男有女,问有几种不同的推荐方案。

解:在5名男生中选一名,有

4名女生中选一名,有

剩余一名三好生在余下7人任选一名,有

N=   =140

答:共有140种不同方案。

其中上述方法是错误,错误的原因是对排列 的有序性与组合无序性理解不够深刻,理由为先选男生A,再选女生a,余下选男生B的方案与先选男生B,再选女生a,余下选男生A的方案是同一种方案都为(aAB)的组合,它们之间是无序, 所以上述解法结果重复。

正确解法为:推荐的方案有二种,二男一女或二女一男

            n  =     +    =  70

或错解中去除重复部分得:n  =   =  70

二、及时性评价原则对教学的促进性

首先:及时评价性原则能帮助教师获得第一手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诊断出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为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达到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通过上例诊断得同学对排列组合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概念区分不清,我在教学中及时地放慢进度,调整教学计划,加大此类题型的训练,仔细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牢固地掌握该知识点。

 2:有不同的书6本,分别给甲、乙、丙三人

1)如果每人得2本,有多少种分法?

2)如果甲得1本,乙得2本,丙得3本,有多少种分法?

3)如果一人得1本,一人得2本,一人得3本,有多少种分法?

4)平均分成三堆,每堆2本,有多少种分法?

解:(1)甲先取二本有 种方法;乙再取余4本中的2本有 种方法;丙再取最后的2本有 种方法。

            =

2)甲、乙、丙三人,甲得一本的方法为  ,乙得2本的方法 ,丙得三本的方法  

              =     

3)三人中没有指明谁是甲、乙、丙,而三人谁是甲、乙、丙有  种方法

             =     

4)每堆2本的方法为x,分给甲、乙、丙每人2本,则:X  =

X= 

通过上述二道例题使同学对排列组合的有序、无序、均分有序和均分无序有清晰的认识,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突破了排列组合教学中的关键点,为今后的概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及时评价原则对教师的教具有促进性。

其次:及时性评价原则可以分析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是否掌握“双基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计划,鞭策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或鼓励学生为更高的目标而奋进。

3: (2006全国1)  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 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2/3,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1/2.

(1)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

(2)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分析:这道题是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题,它主要考查概率、分布列、期望的求法及运用概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 表示事件一个实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有i”, i=0,1,2.    表示事件一个实验组中,服用B有效的小白鼠有i” , i=0,1,2.

依题意得P( )=2× ×  =

P( )= × =
p(
)=
× =
p(
)=2
× × =
   
所求的概率为P=p( )+p( )+p( ) = × + × + × =

(2) ξ的可能值为0,1,2,3,~(3, )

P=(ξ=0)= ==

P(ξ=1)=    × =

P(ξ=2)=   × =

P(ξ=3)= =

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3

P

  Eξ=3× =

通过上例可知学生的“双基”情况,促进同学们掌握“双基”,提高解题能力,通过高考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适应高考动态。

三、及时性评价原则对教学的指导性

1、及时性评价为制订今后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指明今后的教改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通过单元测试诊断出学生以下问题:

1〉空间思维能力的缺乏。

2〉空间概念的掌握不清,基本知识不牢固、基本技能不熟练、学习囫囵吞枣。

3〉识图能力不强,对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能力不够。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的互换,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学生的解立几能力有较大地提高。

2、通过单元测试可以查缺补漏,查知识点、知识块、知识系统的缺漏,查运用能力的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第一手信息。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及时性评价原则这一教育评价手段,发挥及时评价的诊断性,促进性,指导性功能,引导教者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能力,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行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ISBN7-303-06089-8.G632.3

2、《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 葛军  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ISBN7-5602-2541-1/G1449

3、《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 季素月   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ISBN7-5602-2543-8/G1451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