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探讨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11-01  点击:1586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探讨

长汀一中  巫洪清

摘要 依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规律,制定出耐久跑的教学模式,对长汀一中369名的高中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教学实践。测评统计表明:运用该模式进行耐久跑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耐久跑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次的体质健康调查表明:我国16、17岁年龄组耐力指标水平下降尤为明显,令国人担忧。所以,高中生的耐力素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耐力素质自然成了许多体育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鉴此,笔者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提高高中生耐久跑的能力问题,以便使高中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长汀一中2003届部分高中毕业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和态度。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全国各地都存在着高中生耐力素质不同程度的下降问题,并在积极地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控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博采所长,于2003年5月制定出这套教学模式。

3、实验法

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运用这种模式对长汀一中一届高中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和数据测试。

三、分析与讨论

1、教学模式

1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 学 手 段

运动方法   运动强度  持续时间  频率

高一

年级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兴趣。

①耐久跑的意义;②耐久跑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③耐久跑与智力发展的关系;④健身跑的方法。

①健身跑;②蓝球的往返运球,或接力;③足球的2人1组互传球跑;④跑的游戏

 

120~140次/min,尽量不出现极点

 

 

10~15min

 

 

2次/周

高二

年级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觉独立地进行耐久跑。

①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节奏的掌握;②跑前热身、跑后的放松方法③正确认识和解决跑中出现的问题:“极点”、运动性腹痛等。

①定时跑;②定距离跑;③个人带足球跑;④按素质分组追逐跑。

 

 

130~150次/min

 

 

6~8min

 

 

2次/周

高三

年级

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培养顽强、勇敢的拼搏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①正确掌握和控制运动量,合理进行体力分配;②掌握耐久跑的战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

①变速跑;②接力跑(迎面接力、圆圈接力);③追逐篮(足)球跑;④倒读秒法测试跑;⑤按素质分组跑;⑥定时(距)跑。

 

 

 

140~160次/min

 

 

 

8~10min

 

 

 

2次/周

 

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任务具体、操作简单;(2)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3)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利于学生心领神会。

2、测试结果

2 教学实施前后学生耐久跑测试情况(%)

分 值

教学前

1年后

2年后

3年后

85~100

4

9

6

5

11

13

24

19

65~80

24

22

27

25

32

32

35

37

45~60

53

47

62

66

54

55

41

43

0~40

19

23

5

4

3

0

0

1

*教学前评分采用高中年级的评分表

1)众所周知,耐久跑枯燥乏味,要想使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真正地了解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益处。适量的耐久跑,不但不会使学生上课感到困乏,而且还能抖擞精神,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利用学生对球类、游戏的特别爱好,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提高耐力素质。健身跑最好不要让学生出现极点,在学习耐久跑之前采用健身跑为耐久跑打基础,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1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对成绩优良的学生起效不明显,而对于哪些起点较低的学生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1年学习后,在学生基本上都能达标的前提下,开始真正地学习耐久跑,并进行一定强度的专项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耐久跑中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锻炼意志。学会减轻和消除这些刺激反应及具有突发事件的自我处理能力,以达到能自主独立地进行耐久跑锻炼的目的。1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次的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第3步:重点突出耐久跑的技能训练,同时兼顾较差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这样一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对成绩优良者的作用更大,其他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学生对耐久跑的态度调查

3 教学前后学生对耐久跑的态度对比(%)

程 度

高一入校

高三毕业前夕

喜欢

0

4.3

一般

26.1

53.2

不喜欢

32.6

30.8

很讨厌

41.3

11.7

由表3可知,经过3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耐久跑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其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结论

1)采用模式教学,教学目录的,组织形式和操作方法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2)测试结果表明:相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素质不同的学生,将产生不同的变化。根据面向全体性的原则,运用此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耐久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管水法.优化高中生耐久跑教学初探〔J〕.体育学刊,1999(6).

2〕王玮.跑在全民健身中选择的优势〔J〕.体育学刊,1999(6).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