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探讨
长汀一中 巫洪清
摘要 依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规律,制定出耐久跑的教学模式,对长汀一中369名的高中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教学实践。测评统计表明:运用该模式进行耐久跑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耐久跑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次的体质健康调查表明:我国16、17岁年龄组耐力指标水平下降尤为明显,令国人担忧。所以,高中生的耐力素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耐力素质自然成了许多体育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鉴此,笔者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提高高中生耐久跑的能力问题,以便使高中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长汀一中2003届部分高中毕业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和态度。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全国各地都存在着高中生耐力素质不同程度的下降问题,并在积极地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控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博采所长,于2003年5月制定出这套教学模式。
3、实验法
自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运用这种模式对长汀一中一届高中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和数据测试。
三、分析与讨论
1、教学模式
表1 高中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 ||||||
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
教 学 手 段 | |||||
运动方法 运动强度 持续时间 频率 | ||||||
高一 年级 |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兴趣。 |
①耐久跑的意义;②耐久跑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③耐久跑与智力发展的关系;④健身跑的方法。 |
①健身跑;②蓝球的往返运球,或接力;③足球的2人1组互传球跑;④跑的游戏 |
120~140次/min,尽量不出现极点 |
10~15min |
2次/周 |
高二 年级 |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觉独立地进行耐久跑。 |
①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节奏的掌握;②跑前热身、跑后的放松方法③正确认识和解决跑中出现的问题:“极点”、运动性腹痛等。 |
①定时跑;②定距离跑;③个人带足球跑;④按素质分组追逐跑。 |
130~150次/min |
6~8min |
2次/周 |
高三 年级 |
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培养顽强、勇敢的拼搏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
①正确掌握和控制运动量,合理进行体力分配;②掌握耐久跑的战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 |
①变速跑;②接力跑(迎面接力、圆圈接力);③追逐篮(足)球跑;④倒读秒法测试跑;⑤按素质分组跑;⑥定时(距)跑。 |
140~160次/min |
8~10min |
2次/周 |
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任务具体、操作简单;(2)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3)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利于学生心领神会。
2、测试结果
表2 教学实施前后学生耐久跑测试情况(%) | ||||||||
分 值 |
教学前 |
1年后 |
2年后 |
3年后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85~100 |
4 |
9 |
6 |
5 |
11 |
13 |
24 |
19 |
65~80 |
24 |
22 |
27 |
25 |
32 |
32 |
35 |
37 |
45~60 |
53 |
47 |
62 |
66 |
54 |
55 |
41 |
43 |
0~40 |
19 |
23 |
5 |
4 |
3 |
0 |
0 |
1 |
*教学前评分采用高中年级的评分表
(1)众所周知,耐久跑枯燥乏味,要想使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真正地了解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益处。适量的耐久跑,不但不会使学生上课感到困乏,而且还能抖擞精神,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利用学生对球类、游戏的特别爱好,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提高耐力素质。健身跑最好不要让学生出现极点,在学习耐久跑之前采用健身跑为耐久跑打基础,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1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对成绩优良的学生起效不明显,而对于哪些起点较低的学生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1年学习后,在学生基本上都能达标的前提下,开始真正地学习耐久跑,并进行一定强度的专项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耐久跑中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锻炼意志。学会减轻和消除这些刺激反应及具有突发事件的自我处理能力,以达到能自主独立地进行耐久跑锻炼的目的。1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次的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第3步:重点突出耐久跑的技能训练,同时兼顾较差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这样一年后测试结果表明:对成绩优良者的作用更大,其他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学生对耐久跑的态度调查
表3 教学前后学生对耐久跑的态度对比(%) | ||
程 度 |
高一入校 |
高三毕业前夕 |
喜欢 |
0 |
4.3 |
一般 |
26.1 |
53.2 |
不喜欢 |
32.6 |
30.8 |
很讨厌 |
41.3 |
11.7 |
由表3可知,经过3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耐久跑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其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结论
(1)采用模式教学,教学目录的,组织形式和操作方法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2)测试结果表明:相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素质不同的学生,将产生不同的变化。根据面向全体性的原则,运用此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耐久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管水法.优化高中生耐久跑教学初探〔J〕.体育学刊,1999(6).
〔2〕王玮.跑在全民健身中选择的优势〔J〕.体育学刊,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