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背景下的化学复习
长汀一中 曾木林
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试题的难度较“3+2”模式有所降低,更贴近生活。因而高三化学总复习首先要正确以下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主体性的实现又取决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以讲代教,以讲代学显然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人片面认为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由满堂讲转变为满堂问,满堂练。其实问答式教学,判断是非式的提问,场面上看上去很热闹,学生的活动量也较大,但实际的效果往往也不理想,有时还容易使少数学生形成不动脑筋、乱猜答案的不良习惯。
主体性发挥如何不在于问得多,也并非取决场面上热闹所谓的“课堂气氛”。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从形式上讲主体性的表现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还包括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活动。课堂上提问,学生答错了,或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都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教师的水平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使有疑难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能力得以提升。
2、正确处理容量上效果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化学教学中仍存在重教轻学;重死记硬背轻消化理解;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部分课堂教学节奏偏快,容量偏大,学生的思维由于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因而只能被动地听讲,学生成为被灌输知识的容器,心甘情愿地坐在“旁听席”上,结果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学生真正接受的信息偏少,教学效率低下。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是看课堂上信息的发布量,而是取决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重要取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理论追根于源,了解知识形成的背景,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其次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处于研究问题的状态,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在感悟中升华。既夯实了基础又提升了能力。
3、正确处理训练速度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熟能生巧”的本意是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但一般只适合机械性的操作活动。“熟能”只是一种技能特长,并不能反映思维能力较高,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动脑思维的过程,思维的重复可以加深记忆,解题的重复可以提高解决相似问题的速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确要进行解题训练,但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题训练中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展开,充分活动。为此,必须适当控制练习量,为学生切实减负,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欲望,寻求理论解释的意念仿才能真正确立起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提高。
其次要增强研究意识,落实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化学知识首先通过结构、方法、技能,使学习活动变得有序,在有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达到变通和迁移,有序、变通和迁移则使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这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纳,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可是谁也无法肯定大纲中哪些知识不考。因此,高三化学的复习必须依据大纲,知识点不留盲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罗列知识点的方法,要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内容,疏理知识结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牢靠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复习不是重复学习,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复习课要做到常上常新,一步一个脚印。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备课相当重要,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落实“变”和“准”的策略,“变”就是加强变化,改变形式,变换角度;“准”就是要熟悉学生,对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争取有针对性的检查,补救措施,做到以点代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2、注意研究解题教学
高三化学教学有较多的时间是花在讲解例题,完成作业,参加考试上,解题教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是否提高。要改善解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必须把好选题关,并以便于学生阅读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优化例题分析,习题讲评的教学方法。
(1)筛选题目。选题一定要防止片面追求新、奇、深,要注意选择题目的目的性,及题目本身的基础性、层次性和阶梯性。
(2)精心偏排。尽量减少解题教学中的人为障碍,比如题目错误,题意不明,打印不清等,题目要便于学生阅读,分析思考,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尽可能打印或讲义,尽可能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自行命题,扩大学生视野,高中化学课本的“阅读材料”,与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典型实例均是命题的好素材。
(3)优化教法。在例题的讲解上要立意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示性例题重点介绍如何读题、审题,寻找隐含信息,正确分析变化过程,准确调用知识解题,指导学生如何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等,要教育学生养成标识关键字、词,画变化过程框图等良好习惯。巩固性练习,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做,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思路的机会,形成动脑分析,动口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适时,适度加以点拨,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要转变过去只重视巧解,或特殊解法的教学,强化通法、通解的教学。
另外,注意研究高考试题,关注新大纲的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存在的问题,都是理科综合背景下教师要认真落实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上述各项工作,教学效果才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