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母校往事(二)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24-12-04  点击:5771 

母校往事(二)

——回忆我在长汀一中的美好时光

 杨 鹏

他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

赖友生,我高二和高三的班主任,是一位历史老师。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成熟与睿智。他沉默时,似乎总在沉思,给人感觉稍严肃,但一开口,幽默便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并且是充满智慧的高级幽默,总能引得周围人会心一笑。他做事和说话一样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他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字,每当他在黑板上板书时,同学们都会一边认真记录,一边模仿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迹。他文笔出众,写得一手好文章,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他总是戴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仿佛透过那眼镜的镜片,可以洞悉历史的深邃与广阔。

尽管他教授的是历史,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交流中,他从不带有那种之乎者也的学究气或引经据典的掉书袋风范。相反,他尊重常识,只讲平常话,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真实而不做作。他的真诚,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从不摆架子,也不装腔作势,常常与我们称兄道弟,这种亲近让我们倍感温暖和亲切,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他的威严。记忆中,虽然他从未对我们严厉过,但那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度,却如春风化雨,悄然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自律和尊重。

他的历史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我读的是文科班,历史对于高考十分重要。他总能准确地划出重点,让我们在复习时既不多也不少,不增加任何课业的负担。经由他的讲述,历史变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不再是单调的年代、枯燥的事件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而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一段段足以滋养我们一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他不仅给我们讲历史,也给我们讲正在发生的中外大事。我们上中学的年代,正是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代,各种国外思潮井喷般大量涌入中国。他经常提醒我们读报、听广播和看电视新闻,他说时事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每天早晨,他让同学们轮流到讲台上练习演讲,讲述自己的愿景,讲述最近发生的天下大事和感想,教我们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我那时是班长,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他在学校的宿舍。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床头放着一本根据美国电影改编的小说《星球大战》,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科幻迷,但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喜欢科幻的我,因此有了找到知己的感觉。

如果电影院有好电影,他总是组织我们全班同学去看。印象最深的是在高考临近,学习已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竟然在电影院里欣赏了前苏联的战争题材历史大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另外,还看了一部《摇滚青年》。到北京后,我还认识了写这部电影的剧本作家刘毅然,他听说我们竟然在高考前看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十分惊讶。而我后来成为一个绝不放过观赏任何一部好电影的“电影控”,大概也跟他对我们观影习惯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了解了国外最新思潮,爱上艺术,学会欣赏美的事物,独立思考,放飞想象。在应试教育风行、一考定终生的年代,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之于我们弥足珍贵。

第一次发表作品

高三开学,我们班换了位语文老师,他还没给我们上课,班里消息灵通的同学就已经打听到了他的许多重要信息,他的名字叫廖金璋,是一位高级教师,写得一手好文章,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作品,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因为当作家是我的理想之一,这样的老师,很对我的味口,我非常希望他能发现我、喜欢我、重视我,因此,我做好了在他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的准备。

这是一位举止儒雅,说话抑扬顿挫,双目炯炯有神的中年老师。一次上作文课,他给我们出了一道作文题:《道路》,要求我们写一篇千字左右的议论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他是想摸我们班同学的底,看大家的写作水平如何?

拿到他发下来的几页空白作文纸,我暗想:哈哈,我表现自己的时刻到了!我打开文具盒,拿出钢笔,不假思索,文思如泉涌,刷刷刷,刷刷刷,笔走龙蛇,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洋洋洒洒,完成了一篇一千多字的作文。为了与众不同,这篇作文,我没有写成议论文,而是写成了一篇融科幻、魔幻、历史、武侠、人文思考……于一身的记叙文——我放飞了想象力,但却不符合要求。

我第一个交了卷。记不清我的举动在当时是否引起了廖老师的注意,但是,我当时得意洋洋,尾巴翘到了天上,觉得自己一定能给新老师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

我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作文讲解课。一星期后,又到作文课时间,廖老师抱着厚厚的一叠作文进来。我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待廖老师讲评作文。我的心跳得怦怦响,有如鹿撞。我在想:我的作文,将会是第几篇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的文章呢?

廖老师开始念范文了。第一篇范文不是我写的!第二篇也不是!第三篇、第四篇……都不是!

一直到下课,廖老师都没有念我的文章。当作文发下来时,我翻开看,映入眼帘的是95分数。这个分数并不低,但没有被廖老师当成范文来念,我感到些许失望。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上完语文课,廖老师单独叫住我,让我到他的办公室里去,说是有事情要找我谈谈。我心里忐忑不安,像吊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不知廖老师会跟我说什么。

到了廖老师的办公室,我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和颜悦色,脸上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他轻轻地问道:

“杨鹏,你觉得你写的作文《道路》怎么样?”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里有一封信,你看看。”

廖老师将一封信递给我。我满肚狐疑地看了看廖老师,他用鼓励的眼神示意我将信打开来。

我鼓起勇气,拆开信封,里面是两本《全国校园文学社团佳作集》,里面有我的文章《道路》。原来廖老师把我的习作推荐到全国校园文学发表了。接着廖老师又把稿费汇款单给我。第一次发表处女作,我太高兴了。后来我才知道,廖老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他不仅推荐了的作文发表,他还推荐了其他许多学生的作文发表于许多报刊杂志。

在廖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走上了文学道路,发表了大量的作品,我永远感恩廖老师当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与大奖擦肩而过

高三下学期,距离高考冲刺只有三个月时间了,班主任赖友生老师给同学们传达了上级发来的一个通知:各中小学的学生如果有小发明,可以在一周内由学校上报,参加全国小发明大赛,获奖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暑期的三峡游。

这个通知让我兴奋不已,我从小就有当发明家的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像爱迪生那样了不起的发明家,做个什么特别的发明改变世界。

那天放学后,我的大脑就像通了电的发动机那样运转起来,我在想:我该发明一件什么新鲜的玩艺儿呢?

永动机?那已经被科学家证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宇宙飞船?那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雄厚的资金和十分专业的知识,靠个人是绝对办不到的!

机器人?想法倒是很酷,但我缺乏材料,并且,我只有七天时间,还有紧张的课业和复习考试,时间太少了!

……

左思右想,我得出的结论是:一、这个发明必须是小型的,是不需要团队,也不需要太多的材料,我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二、发明虽是无中生有,但多是对现有事物的排列组合;三、它最好是和我们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四、它不能花费我太多的时间,最好是画图纸能表达的那一种,不需要去生产实物。……

在找到了方向和规律后,经过一天多的反复思考,我灵感突发:高中生需要的文具复杂多样,除了文具盒、小刀、橡皮外,还要带圆规、量角器、各种笔、各种尺子、墨水……因为要带的东西多,我们经常会丢三落四。如果能有一种发明,可以将高中生需要的所有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并且占的体积小,携带方便,那岂不是好事!

这个美妙的想法点燃了我,我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燃烧!我将创造力的大帆扯了开来,任由想象力的风吹拂着,在一片未知的大海中乘风破浪……那一天,我像个发明家,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神游千里。

晚上,我的发明在我的脑海里凝结成了珍珠:我要发明一种笔,它只比普通的钢笔粗一点,却浓缩了所有的文具,有20多种功能!我想好了它的形状、尺寸、材料、各种剖面图……接下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我只需要再做一件事情:把它画成图纸,就大功告成了!

当天晚自习结束,回到家后,我就热火朝天地工作起来。我一直忙到晚上三点,住在我隔壁的父母以为我在熬夜学习,催我早点休息,我才停了下来,上床睡觉。

之后连续三天,我每晚都熬夜到三、四点钟,终于完成了图纸。

当我把心血之作交给赖友生老师时,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我心想:哈哈,我和爱迪生一样,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件从未有过的发明!

之后,我又全身心地准备高考。因为复习考试紧张,我渐渐地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直到一个月后,赖友生老师告诉我说我的小发明在县里获奖了,而且获的还是一等奖,将被送到省里去参评,我才把这件事情想起来。

那天中午,回到家后,爸爸由单位提前回家,面带忧虑地问我是不是背着他做了一件发明。我问爸爸他怎么知道——这件事情,我自始至终瞒着父母,因为我明白要是他们知道了,一定会阻止我,那我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这件事情,全城人都知道了。因为你的图纸画得太好,大家都说是我替你画的。”

父亲是位建筑设计师,上世纪80年代,我们县城里有很多新房子的图纸,都出自我父亲之手,因此,大家会联想到是我父亲替我代笔,一点都不稀奇。

我委屈地说:

“爸爸,你去告诉他们,那张图纸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字都是我画的,我写的!”

爸爸摇了摇头:

“我已经把你的图纸从县科协拿回来了,也让组委会把你的奖给取消了。马上就要高考,你应当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学习上去。”

对于别人说的闲话、造的谣言,父亲并不在意,他甚至不屑于去纠正他们,同时为我能做出这么一件发明来,感到深深的自豪。

我最终听从了父亲的话。就这样,我和小发明奖、三峡游、发明家的梦想擦肩而过!

在后来的岁月,我没有再做过任何发明,但是,我却将发明思维用到我的写作上。我的超级畅销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中的拇指爸爸,是个天才发明家——他寄托了我少年时代的兴趣和梦想。

……

敬请关注《母校往事(三)》

 

编辑:谢仰金 审核:李晓薇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